八、第三次圍攻羅馬破城後蠻族之掠奪和義舉(410 A.D.)

阿塔盧斯的被罷黜除掉了締結和約的唯一真正障礙。阿拉裏克前進到離拉文納3英裏的地方,對遲疑難決的皇室大臣施加壓力,他們在否極泰來後又擺出傲慢姿態。阿拉裏克聽到他的死對頭薩魯斯酋長被接進皇宮,心中難免騰起一番無明業火,何況薩魯斯還跟阿道法斯有過節,也是巴爾蒂家族的世仇大敵。薩魯斯這位豪氣蓋世的蠻族酋長率領300名隨從,突然從拉文納的城門沖出來,襲擊哥特人有相當實力的部隊,來往縱橫大殺一陣以後,掌著勝鼓收兵回城,他用大軍先鋒的口氣侮辱他的對手,同時公開宣稱,罪孽深重的阿拉裏克受到皇帝排斥,永遠不會與之建立友誼和結盟的關系。拉文納宮廷的謬誤和愚行使羅馬遭到了報應,要承受第三次的浩劫。哥特國王不再掩飾剽掠和報復的欲念,大軍出現在羅馬城下。心驚膽戰的元老院知道沒有任何解救的希望,只能做破釜沉舟的打算,拖延城市覆滅的時間。但他們無法防備奴隸和仆從的密謀,這些人因為出身和利益的關系,心甘情願投靠敵人。薩拉裏亞門在午夜時分被悄悄打開(公元410年8月24日),居民被哥特人號角的可怕聲音驚醒。羅馬建城後1163年,這座曾經征服和養育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帝國之都,現在落在日耳曼人和西徐亞人的手中,受到蠻族部落狂暴的蹂躪。[339]

當阿拉裏克強行攻進被征服的城市,從其發表的聲明可知,他對人道主義和宗教尊嚴有一定的關心。他鼓勵部隊發揮英勇精神奪取應得報酬,盡量從富有而軟弱的人民手裏搶劫戰利品據為己有,但又同時告誡手下,對於不加抵抗的市民要饒恕他們的性命,尊敬聖彼得教堂和聖保羅教堂,要將之視為不可侵犯的聖地。

這是鬼哭神嚎的暴亂之夜,有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哥特人,展現出新近改變宗教者的信仰熱誠。他們的行為異乎尋常地虔誠和節制,使得教會的作家出於真心地贊許,並曾舉例詳細描述,有的地方特別加以美化。[340]當蠻族士兵在城中亂竄,到處尋找獵物時,有一個終生獻身祭壇的老處女,她那簡陋的住屋被兇悍的哥特人撞開。他雖然說話的語氣斯文,但還要她交出所有的金銀。真是使人感到驚奇不已,她竟將士兵引到一間金光閃閃的貯藏室,裏面堆滿了用金銀材料精工制作的器具。這個蠻族士兵看到眼前的財寶真是心花怒放,但耳邊傳來的忠告卻使他不敢動手。她說道:“這些都是奉獻給聖彼得的聖器,要是你膽敢拿走,褻瀆神聖的行為會使你的良心不安。就我來說,對於沒有能力保護的東西,也只有聽天由命。”

哥特隊長懷著敬畏之心,派遣信差把發現寶藏的狀況報告國王,很快接到阿拉裏克嚴格的命令,所有聖器和飾物要立即歸還使徒的教堂,不得有任何損壞。從基裏那爾山的盡頭一直到遙遠的梵蒂岡,無數哥特人的分遣隊以作戰隊形通過主要的街道,手裏拿著閃閃發光的兵器保護著一長列虔誠的信徒。他們的頭上頂著大堆金銀器具,蠻族的軍隊口令混合著宗教的贊美歌聲。鄰近的房屋裏,很多基督徒趕快出來加入這一感人的行列。還有大群的逃難人員不分男女老幼和階級職位,甚至不分宗教派別,全部趁著最好的機會逃進梵蒂岡安全而友善的避難所。聖奧古斯丁寫出宏偉淵博的思想名著《上帝之城》,就是要闡明偉大羅馬的毀滅實屬天意。他以歡欣鼓舞的心情歌頌基督流傳萬古的勝利,用輕視的口吻質問那些異教徒的對手:當一個城鎮被蠻族的狂濤卷走時,那些古代傳說裏的神祇是否能夠保護自己和受騙的信徒?

羅馬遭到洗劫時,發生了若幹罕見而奇異的事件,這些蠻族的德行值得嘉許。但梵蒂岡這塊聖地和各處使徒教堂,只能接納極少部分羅馬人民。在阿拉裏克旗幟下有成千上萬的武士,特別是匈奴人,對於基督的名字或信仰可以說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可以毫無惡意、毫不冒失地大膽推測,在那獸性大發的時刻,所有的情欲都被燃起,人性的抑制全無作用,福音的教誨也難以影響哥特人基督徒的行為。有些作者極力誇張他們的仁慈,卻也坦白承認他們殘酷殺害羅馬人。在恐怖陰影的籠罩下,城市的街道堆滿無人掩埋的屍體。市民的絕望有時會轉變成憤恨,蠻族只要遭到反抗就會激起暴虐的震怒,老弱婦孺和傷殘病患都遭到不分青紅皂白的屠殺。4萬名奴隸一心想要報復私仇,毫無憐憫和惻隱之心,從前在這些有罪或可惡的家庭裏受到痛苦的鞭打,現在要用他們家人的鮮血來洗滌傷口。羅馬的貴婦和童女視貞潔重於生命,因此遭受比死亡更為可怕的摧殘,教會歷史學家特別選出表現婦德的事例供後世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