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斯提利科在意大利對蠻族的用兵(403 A.D.)(第2/2頁)

克勞狄安[218]用雄辯的口才來歌功頌德,贊揚波勒提亞的勝利,這一天可以說是他的贊助人一生之中最光榮的日子。但我們可以從中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是在推崇哥特國王,說實在的,他的名字完全可以被打上海盜和土匪的標簽,每個時代的征服者都能被加上這種頭銜。但斯提利科的詩人心知肚明,阿拉裏克具有絕不認輸的堅忍性格,能從每一次挫折中奮發圖強,獲得敵人的資源後東山再起。他在步兵部隊慘敗後,帶著完整無缺的騎兵主力逃離戰場,也可說是被迫後撤,一點都不浪費時間來悲悼許多英勇同伴難以挽回的損失。勝利的敵軍還以為可以俘虜哥特國王,但他們的行動卻難免受到敗兵的牽制。於是阿拉裏克大膽決定突破亞平寧山無人防守的關隘,使富裕的托斯卡納成為一片焦土,他情願戰死在城下也要奪取羅馬。

斯提利科的主動積極和勇於任事拯救了首都,使其免於一場浩劫,但他對陷入絕境的敵人存著忌憚之心,不願用另一次會戰來賭帝國的命運,提議要用金錢換取蠻族的離去。銳氣十足的阿拉裏克拒絕他所提出的條件,對於允許他撤離和提供年金,表示出藐視和憤慨的態度。但對於各行其是的酋長,他的權力其實相當有限,王位也並不穩當,他之所以能夠從與其他酋長相等的地位被擢升為國王,完全是因為他們的支持。除了少數人另有打算,他們還是願意追隨未能獲勝的統帥,但是其中有很多人在私下與霍諾留的大臣取得協議,受到誘惑就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國王只有屈從大眾的要求,同意與西部帝國簽訂條約。他率領軍容壯大的部隊進入意大利,現在只能帶著殘部回師渡過波河。羅馬軍隊有相當強大的兵力用來繼續監視他的行動,斯提利科與一些蠻族酋長保持秘密聯系,阿拉裏克若在營地或會議中有什麽企圖和打算,他很快就會接到通知。

哥特國王要用光榮的成就來證明他的撤退是早有圖謀,他決心占領重要的城市維羅納,以控制雷提亞這一阿爾卑斯山的主要通道。目的在於讓大軍暢通無阻地經過散布著日耳曼人部落的地區,和日耳曼人建立聯盟關系以補充耗損過大的實力,然後經從萊茵河的另一邊,侵入高盧富饒且毫無戒心的行省。他根本不知有叛徒已將行動計劃泄露出去,一無所知地向著山區的通道前進,誰知已被皇家的部隊占據。片刻之間,他的前鋒、側翼和後衛同時暴露在攻擊之下。這場血戰在離維羅納城外不遠處展開,比起上次在波勒提亞的慘敗,哥特人的損失不算太嚴重。國王快速逃脫,要不然不是被殺就是被俘。若不是阿蘭人輕舉妄動,羅馬主將的計謀就不會落空。阿拉裏克將軍隊的殘余人員安頓在鄰近的山巖地區,現在對手已從各方面對他形成合圍之勢,而他已做好了抵禦兵力優勢敵軍圍攻的準備。但他無法抗拒饑餓和疾病所造成的毀滅性打擊,對於缺乏毅力且任性善變的蠻族,也不可能阻止陸續發生的逃亡事件。在這種窮途末路的絕境中,他最後還是憑借著自己的勇氣,當然還有敵手的寬厚逃出生天,斯提利科將哥特國王的撤離看作自己對意大利的解救。[219]雖然人民和教士無法對和戰大計提出合理判斷,但卻敢於指責斯提利科的策略。他有許多次圍困和殲滅國家大敵的機會,卻還是縱虎歸山。公眾獲得安全之初會產生感激和歡愉,但後來大家的心頭都為猜忌和誹謗所盤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