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部帝國對蠻族的安撫和蠻族入侵意大利(398—403 A.D.)

有位希臘哲學家[198]在狄奧多西逝世後訪問君士坦丁堡,就國君的責任和羅馬帝國的狀況,發表了極為高明的見解。辛尼西烏斯對羅馬軍隊致命的惡習感到惋惜,尤其是先帝把寬容的作風引進兵役制更是極為不智的做法。保衛國家是每個人不可逃避的義務,現在公民以及臣民可以花錢買到免服兵役的許可,靠蠻族傭兵的武力來維護國家安全。西徐亞人、亡命之徒都被允許加入軍隊,玷汙帝國最光榮的職位。這些殘忍兇惡的青年無視法律的規範,根本不願學得一技之長,急著想要發財致富,把人民當成輕視和仇恨的對象。哥特人的權力就像坦塔羅斯的巨石[199],永遠懸掛在頭頂上方,對和平與安全造成威脅。辛尼西烏斯建議君王要像勇敢而高貴的愛國者那樣,對手下的官員指示具體的做法。他勸勉皇帝要有男子氣概,以身作則激勵臣民勇往直前的精神,擯棄宮廷和軍營中奢侈豪華的風氣,拿人民的軍隊來取代蠻族的傭兵,基於全民的利益來防衛他們自己的法律和財產。當國家處於危險關頭,就要迫使商人離開店鋪,哲學家離開學校,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把怠惰的市民從歡樂的美夢中驚醒,也要使勤奮的農民獲得武裝,以保護他們的田莊和收成。只有統率這樣的部隊,才配得上羅馬人的名字,才能發揚羅馬人的精神。他鼓勵狄奧多西的兒子親自去迎戰這些蠻族。說實在的,他們稱不上真正的英勇,除非把他們驅趕到西徐亞的荒漠,或是把他們貶為可恥的奴隸,就像當年拉棲代蒙人對擄獲的希洛人那樣[200],否則絕不要輕言放下武器。阿爾卡狄烏斯的宮廷聽了辛尼西烏斯的一席話,空懷滿腔熱情,贊賞雄辯的言辭,然而卻忽略了規勸的內容。或許問題是出在哲學家本身,他對東部皇帝的講話,就所提理由和德行的措辭來說,應該用在斯巴達國王的身上。他擬出的計劃完全不切實際,無論是性質和情況都與這個墮落的時代完全脫節;或許問題出在傲慢的大臣身上,他們的職權很少受到外來意見的幹擾,所以會把每一個意見看成粗俗不堪或是脫離現實,只要是超出他們的能力,或是偏離公務的形式和先例,就會大力反對。

當辛尼西烏斯的演講和蠻族的敗亡成為談話主題,讓大家討論不休時,君士坦丁堡公開發布一份詔書,宣布擢升阿拉裏克的職位,讓他成為東部伊利裏亞的主將。羅馬的省民和盟友都感到氣憤填膺,蹂躪希臘和伊庇魯斯的蠻子竟獲得如此豐厚的報酬,但為了守信,只有尊重條約的規定。勝利的哥特人在不久前圍攻的城市中,成為合法的官員,兒子剛被屠殺的父親和妻子遭受強暴的丈夫,現在成為他們權勢所管轄下的臣民。叛亂者的成就激起了每一個外國傭兵領導者的野心,從阿拉裏克對新獲得統治權的運用方式,可看出他的策略是極其堅定而且明智的。對於馬古斯、瑞塔裏亞、納伊蘇斯和帖撒洛尼卡,這四個儲存和制造攻擊及防禦武器的城市,他發布命令,要求將盾牌、頭盔、軍刀和長矛這些額外的補給品,提供給他的軍隊。這些不幸的省民被迫要制造毀滅自己的工具,蠻族已經把限制他們勇氣發揮的最大缺失除去。阿拉裏克的家世、光榮事跡以及令人信服的對未來的規劃,逐漸把整個民族在他勝利的旗幟下融合為一體。蠻族的酋長全體一致同意,伊利裏亞的主將依據古老的習慣,坐在舉起的盾牌上,在莊嚴的儀式中被擁立為西哥特人的國王。[201]強大的武力倍增了他原來就具有的權勢,他位居於兩個帝國的邊陲,交互對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留的宮廷提出虛偽的保證,一直到他下定決心,宣告要入侵西部帝國的疆域為止。原來屬於東部帝國位於歐洲部分的行省,早已殘破不堪,而亞細亞又無法直接進入,堅固的君士坦丁堡在前面擋住了他的攻勢。同時,他受到意大利的名聲、美景和財富吸引,以前訪問過兩次,私心渴望將哥特人的旗幟豎立在羅馬的城墻上,把300次凱旋所累積的戰利品都奪取過來,讓他的軍隊享受財富和尊榮。[202]

由於史料的缺乏[203]和日期的不準[204],對於阿拉裏克軍隊的第一次入侵意大利,要想描述有關細節至感困難。他的行軍可能是自帖撒洛尼卡出發,經過好戰成性而且充滿敵意的潘諾尼亞,抵達尤裏安·阿爾卑斯山的山麓。穿越山區的通道有重兵把守,已經構築了塹壕和工事,圍攻阿奎萊亞以及征服伊斯特裏亞和威尼提亞行省,顯然要消耗相當的時日。他的作戰行動極為謹慎而又緩慢,整個過程都令人感到疑慮。哥特國王主動退兵撤回多瑙河兩岸,在他再度打算突入意大利的心臟區域之前,蠻族生力軍不斷蜂擁而來增援他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