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波斯戰爭的結局及有關的事跡(365—384 A.D.)

喪權辱國的條約拯救了約維安的軍隊,羅馬人這邊一直忠實地履行規定事項,嚴正放棄對亞美尼亞和伊比利亞的主權要求和聯盟關系。這些從屬的王國缺乏保護,暴露在波斯君主的大軍虎視眈眈之下,[283]面臨喪權失國的命運。沙普爾率領由鐵甲騎兵、弓弩部隊和傭兵步卒組成的無敵大軍,進入亞美尼亞的國土。然而沙普爾常用的伎倆,就是戰爭和談判的交互運用,他認為欺騙和偽誓是帝王術最有威力的工具。他裝模作樣地稱許亞美尼亞國王明智而審慎的作為,用陰險的友誼提出再三的保證。毫不疑懼的提拉努斯竟然被他說服,把自己交到不守信義而又殘酷無情的敵人手中。在一次盛大的飲宴歡會之中,沙普爾將他逮捕,因為提拉努斯具有阿爾薩息德斯的高貴血統,特別用銀鏈將他鎖住以示尊敬。後來提拉努斯被幽禁在埃克巴塔納的遺忘之塔,很快就結束了他那悲慘的一生,不是用自己的佩劍自殺就是被暗殺身亡。

亞美尼亞王國成為了波斯的一個省份,由卓越的貴族和受寵的宦侍分享軍政大權。接著沙普爾毫不耽擱,進軍去平服黷武好戰的伊比利亞人,薩洛馬息斯獲得皇帝的允許統治這個國家,現在被優勢的兵力驅逐出境。萬王之王為了羞辱羅馬的尊嚴,故意把國王的冠冕放在卑鄙家臣阿斯帕庫拉斯的頭上。

整個亞美尼亞只有阿爾托格拉薩[284]一個城市敢於抗拒入境的大軍,儲藏在那座堅固堡壘中的金庫,引發了沙普爾的覬覦之念。奧林匹婭斯是亞美尼亞國王的妻子,現在成為孀婦,處於險境,引起公眾的同情。他的臣民和士兵不惜決一死戰,被圍的殘部英勇地發起協調良好的突擊,波斯人在阿爾托格拉薩城下受到奇襲被迫後撤。但是沙普爾的兵力不斷增加,他不斷調來精銳的部隊,防守部隊的勇氣消耗殆盡,固若金湯的城墻屈服在敵人持續的攻勢之下。傲慢的征服者用烈火和刀劍摧毀了反叛的城市之後,只留下不幸的皇後一個人被押走,而她在運道最好時,曾被指婚為君士坦丁之子的新婦。[285]沙普爾正為輕易征服兩個獨立王國而沾沾自喜,然而很快他就會獲得不同的感受。人民的內心依然堅定,始終保持著對波斯的敵對情緒,這個國家並沒有真正地歸順。他不得不信任的總督卻第一次抓住了機會,可以重獲他的同胞的愛戴,而且表露出對波斯的姓名永不磨滅的恨意。

自從亞美尼亞人和伊比利亞人改變宗教後,都認為基督徒受到上帝的寵愛,而祅教徒則成為上帝最痛恨的敵人。教士對迷信的人民發揮影響力,一直在竭盡全力支持羅馬。只要君士坦丁和阿爾達希爾的後裔,還在爭奪中間行省的主權,那麽宗教的關系便總是能在兩國的形勢上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有一個人數眾多而且行動積極的黨派,承認提拉努斯的兒子帕拉是亞美尼亞合法的統治者,有權利繼承已經延續有500年之久的王位。伊比利亞人一致同意國家分屬兩個相互敵對的君主,阿斯帕庫拉斯只有得到沙普爾的垂青才能戴上皇冠,於是宣稱由於他的子女被暴君扣為人質,考慮到子女的安全,無法公開否認與波斯的聯盟關系。

瓦倫斯皇帝尊重履行條約的義務,但又憂慮東部會涉入危險的戰爭,於是采用緩慢而小心的措施,冒險在伊比利亞和亞美尼亞這兩個王國,扶植支持羅馬人的黨派。有12個軍團在居魯士河畔協助薩洛馬息斯建立權威,英勇的阿林蘇斯保衛幼發拉底河這條戰線。在圖拉真伯爵和阿勒曼尼人國王瓦多邁爾的指揮之下,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沿著亞美尼亞邊界設置營地。但是他們得到嚴格的指示,禁止在第一次的敵對行動中投入部隊,因為這樣就違背了條約的規定。羅馬將領絕對服從這些要求,在波斯人的如雨箭矢下撤退,這種忍辱負重的精神真是值得嘉勉,一直到完成合約上規定的義務以後,才能去獲得正當而合法的勝利。然而這些故意擺出的戰爭姿態,逐漸消失在冗長而無結果的談判之中,感到安心的代表團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相互指責對方背信和惡意違犯條約的行為。看來原始條約有的條文過於曖昧不清,最後變成各說各話,由兩國的將領提出片面的證據,根本得不到決定性的結果,而這些將領無事可幹,都來協助談判。[286]

哥特人和匈奴人的入侵造成的影響,動搖了羅馬帝國的基礎,將亞細亞的行省暴露在沙普爾的武力之下,毫無反抗的余地。但是波斯國王已到了衰老之年而且病痛纏身,只有奉行新的治國方針,以安寧和穩健為上。他在他統治的第70個年頭才過世(380 A.D.),波斯的宮廷和政府在他死後立即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國內問題上,還有就是盡力應付與卡曼尼亞人的戰爭。[287]在享受這麽多年的和平以後,兩國古老歷史上的相互攻伐早已被遺忘。兩個帝國心照不宣,容忍亞美尼亞和伊比利亞王國成為中立的緩沖區。狄奧多西在位第一年,波斯使節抵達君士坦丁堡,對前朝的不當舉措深表歉意,同時為締結雙方的友誼,帶來寶石、絲綢和印度象等禮品,作為向皇帝致敬的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