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在不列顛對蘇格蘭人的綏靖行動(343—370 A.D.)(第2/2頁)

有一位哲學家感嘆人類之間恒久的爭執,但是他承認比起滿足征服的虛榮,饜足掠奪的欲念才是產生一切沖突的主要原因。從君士坦丁時代一直到金雀花王朝[269],這種巧取豪奪的風氣不斷煽動貧苦而又強壯的喀裏多尼亞人,他們已經墮落到不知和平的美德和戰爭的法則為何物。同樣的民族,過去曾經散發出慷慨好義的氣質,激起詩人的靈感寫出《奧西安頌歌》。住在南部的鄉親感受到蘇格蘭人和皮克特人殘酷無情的蹂躪,也將各種事件加以誇大渲染。[270]喀裏多尼亞人還有一個更驍勇的部族叫作阿塔科提人[271],被瓦倫提尼安視為心腹之患。他的士兵指控這些蠻族喜歡吃人肉,而且有證人曾經目擊,有人提到他們在森林裏出獵,襲擊牧羊人更勝於他們的羊群。在極為恐怖的食人飲宴中,無論是男女,一律不放過,他們會精挑細選認為最可口的部分。格拉斯哥是商業和學術的城鎮,要是附近真有食人生番存在,那麽在蘇格蘭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到野蠻和文明極端相反的實例。其影響之大可說無遠弗屆,能夠擴大我們的觀念,使人存著美好的希望,有朝一日在南半球的新西蘭,也會出現休謨這號人物。[272]

每位逃過英吉利海峽的信差,把最可悲和示警的信息帶到瓦倫提尼安的耳中。等到皇帝得知行省的兩位指揮官受到蠻族突襲慘遭殺害,立即派內廷伯爵塞維魯前往,但又立刻將他召回特裏夫宮廷,轉而派遣約維努斯,這更顯示出邪惡的敵軍聲勢極為浩大。經過一段長時間進行的詳盡磋商,最後決定把防衛不列顛的責任托付給狄奧多西,靠著他那英勇無敵的能力去收復失土(367—370 A.D.)。這位將領的豐功偉業,以及身為後代皇帝的生父,特別受到當代作家的青睞,極力加以贊美。但是他真正的勛勞應該受到行省和軍隊的頌揚,派遣他的提名獲得批準,預兆著即將來臨的勝利。狄奧多西抓住航海的最好時機,率領數量龐大的由赫魯利人和巴塔維亞人組成的老兵部隊,加上約維安和維克托的禁衛軍團,在不列顛安全登陸。他在從桑威奇行軍前往倫敦的途中,擊敗幾股蠻族,解救成群的俘虜,將部分戰利品分給士兵作為獎勵以後,其余的東西全部物歸原主,為此贏得了大公無私的名聲。倫敦的市民原本已經近乎絕望,現在卻大開城門迎接他們的救星。這時狄奧多西從特裏夫宮廷獲得援助,宮廷特別派來一位軍方的部將和政府的總督,於是他運用智慧和勇氣執行光復不列顛的艱巨任務,呼籲逃亡在外的士兵回歸部隊,頒布大赦的詔書免除他們心中的疑慮,用愉快的笑容緩和軍紀的肅殺氣氛。

他只能在陸地和海上對騷擾的蠻族進行零星的戰事,無法獲得一場重大勝利的榮譽,但是這位羅馬的將領行事謹慎而且精通兵法,領導統禦的能力在兩次戰役中展現無遺(368 A.D.及369 A.D.),他經過不斷的努力,把行省每個地方都從蠻族殘酷而貪婪的手中解救出來。狄奧多西用如父輩一般的關切態度,重建城市的繁茂昌盛,盡力恢復堡壘工事的安全機能,使用強大的武力,將戰栗不已的喀裏多尼亞人局限在島嶼北部的一隅之地。他建立新的行省,命名為瓦倫提亞,並開始設置拓墾區,用來彰顯瓦倫提尼安統治的光榮使之永垂不朽。在詩人的著作和頌詞裏,提到圖勒這塊未知區域,在極北的大地上也沾染著皮克特人的鮮血。狄奧多西的船櫓沖破海勃波裏安海的波濤,遙遠的奧克尼是他擊敗撒克遜海盜、贏得海戰勝利的戰場。他帶著公正而光彩的名氣離開行省,君王對他在軍中所立下的功績深為欽佩,而且毫無猜忌之心,立即將他擢升為騎兵主將。不列顛的勝利者在上多瑙河這個重要的位置,阻止阿勒曼尼人的大軍並將敵人擊潰,這件事發生在被選派鎮壓阿非利加叛變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