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阿塔納修斯多次遭到放逐及赦回(326—373 A.D.)(第2/2頁)

年輕皇帝的逝世使阿塔納修斯遭受第二次迫害(341 A.D.),意志薄弱的東部君王君士坦提烏斯很快成為歐西比烏斯派的秘密同謀。這一派的90名主教借口為大教堂舉行慶典在安條克集會,制定二十五條語意含混的信條,稍稍帶有半阿裏烏斯派的色彩,至今仍對希臘的正統派教徒起約束作用。會議做出一項外表看起來很公正的裁示,任何一位被宗教會議免職的主教,在未經過同等級另一次宗教會議判定無罪之前,均不得重新行使教會職權。這條教規立即被用在阿塔納修斯身上,安條克會議宣布了這項決定,或者說是對他的免職已獲得批準。一個名叫格列高利的外鄉人接替他的位置,埃及行政長官費拉格利烏斯[390]受命,運用行省的民政和軍事力量支持這位新主教。

迫於亞細亞高級教職人員的陰謀陷害,阿塔納修斯離開亞歷山大裏亞,在梵蒂岡聖潔的門檻外度過三年[391]放逐和訴願的生活。他刻意苦讀鉆研拉丁語文,很快就能用拉丁文與西部的教士談判有關問題。他講出合乎身份的外交辭令,使高傲的尤裏烏斯改變態度,完全聽從他的意見。羅馬主教終於接受他的上訴,將這起案件看成屬於教廷管轄範圍內的特殊案件,並在一個有50名意大利主教參加的會議上,一致肯定了他的清白和無辜。等到第三年末了,君士坦提烏斯皇帝雖然荒淫無道,仍舊關心正統基督教會的信仰問題,在米蘭的皇宮召見了這位大主教。金錢的力量推動真理和正義的事業,[392]君士坦斯的大臣向皇帝建議,召開一次基督教教士大會,用來取代正統基督教會代表會。來自西部的94名主教和來自東部的78位主教在撒爾底迦集會,這個地方位於兩個帝國的交界處,但是在阿塔納修斯保護人的管轄範圍之內。他們之間的辯論很快就變成充滿敵意的爭吵,亞細亞的教士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全部退到色雷斯的菲利普波利斯。於是在這兩個敵對的會議上,彼此把對方看作仇人進行毫不留情的攻擊,譴責對手是上帝之敵。兩個會議決定的信條,都得到各自所在行省的批準和發行。於是,在西部被奉為可敬聖徒的阿塔納修斯,在東部則被斥為可惡的罪犯。[393]撒爾底迦會議第一次透露出希臘和拉丁教會之間的不和與分裂,由於在信仰上發生偶然的差異,以及在語言上無法克服的隔閡,最後終於分離。

阿塔納修斯第二次在西部流放期間,經常在卡普阿、洛迪、維羅納、帕多瓦、阿奎萊亞和特裏夫等地獲得皇帝召見。一般都由當地教區主教幫助安排召見事宜,禦前大臣總站在神聖覲見廳的幔帳或窗子前,這樣一來,大主教抱著始終如一的謙恭態度,莊重地提出申訴,這些受到尊敬的證人便可加以證實。[394]當然,他就是出於謹慎的考量,也會使用溫和而尊敬的語氣,這才符合一個臣民和主教的身份。但在與西部君王友善的會見中,阿塔納修斯也可能對君士坦提烏斯的錯誤表示失望,肯定大膽指控他的宦官和阿裏烏斯派大主教的罪行,為正統基督教會所遭受的不幸和危險表示痛心,鼓勵君士坦斯在宗教熱情和榮譽方面能追隨他的父皇。這位皇帝宣稱,他決定將歐洲的武力和財力用於推展正統基督教會的事業,並說他要寫一封信給他的哥哥君士坦提烏斯,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告訴他如果不同意立即恢復阿塔納修斯的職務,就會親自率領軍隊和艦隊去亞歷山大裏亞,把阿塔納修斯請上主教寶座。[395]

這場可怕的宗教戰爭,由於君士坦提烏斯及時讓步而得以避免,東部皇帝只得降貴屈尊向他曾傷害過的臣民請求和好。阿塔納修斯保持著傲然的姿態並不回應,直到接連收到三封信,確實保證自己能得到東部君王的保護、善意和尊敬。君士坦提烏斯在信中請阿塔納修斯回去繼續擔任大主教職務(349 A.D.),甚至不惜自貶身份預先提出,可以要求幾位主要大臣為他的真誠做證,這種真誠還表現在更為公開的行動:他向埃及發出嚴格的命令,召回阿塔納修斯的追隨者,恢復他們的權利,宣告他們無罪,從一切文書卷案中,銷毀歐西比烏斯派得勢時期所留不合法的審判記錄。無論基於正義和顏面,在提出的要求全都得到許諾和保證以後,阿塔納修斯大主教輕松穿過色雷斯、亞細亞和敘利亞的幾個行省緩慢前進。一路上東部的主教對他非常恭敬,卻只會激起他的厭惡,這種虛偽的表面功夫無法蒙騙他看穿世情的眼光。[396]他在安條克晉見君士坦提烏斯,用謙恭而堅定的態度接受君主的擁抱和辯解。皇帝要求在亞歷山大裏亞為阿裏烏斯派保留一個教會,他提出了一個條件來駁回這個要求,那就是除非在帝國其他的城市,對他那一派也能如此寬容。他的回答如同出於獨立自主的親王之口,只是顯得比較溫和與公正而已。這位大主教進入首府的情景完全像一次凱旋式,久別重逢和遭到迫害使得亞歷山大裏亞的居民對他備感親切。他原來就能嚴格執行的權威,現在更加牢固地樹立起來,他的名聲從埃塞俄比亞到不列顛傳遍整個基督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