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阿塔納修斯多次遭到放逐及赦回(326—373 A.D.)

君士坦丁皇帝多次表示要恢復阿裏烏斯在正統基督教會的地位,埃及大主教在年輕時就對這個主張堅決持反對立場。[383]皇帝尊重阿塔納修斯堅決的態度,可能也原諒了他的言行。阿裏烏斯派把他視為實力最強大的敵人,不得不暫時掩飾心中的仇恨,暗中準備對他發起遠距離的間接攻勢。他們到處散布流言蜚語,把這位大主教說成驕縱任性和專橫跋扈的暴君,公然指控他與梅勒提烏斯[384]那批搞分裂的追隨者,一起破壞尼西亞大公會議核定的協議。阿塔納修斯公開表示,他反對接受屈辱的和平,而皇帝竟聽信讒言,相信阿塔納修斯曾濫用宗教和行政職權,對那些可惡的分裂分子進行迫害;說他曾經在馬裏奧提教堂裏,打碎一個聖餐杯,犯下褻瀆神聖的罪行;說他曾經殘酷鞭打或關押了梅勒提烏斯那一派的六個主教;說該派的第七位主教阿爾塞尼烏斯被埃及大主教所謀殺,或至少被砍去手腳。[385]

君士坦丁把這些有損阿塔納修斯榮譽和生命的控告,通知他的兄弟達爾馬提亞,也就是鎮守在安條克的監察官。於是在愷撒裏亞和提爾相繼召開兩次宗教會議,東部的主教都得到指示,要他們在前往耶路撒冷參加新建的基督復活教堂慶典儀式前,先對阿塔納修斯的案子做出判決。這位大主教可能深信自己清白無辜,但是他感覺到,提出控告的仇恨情緒同樣也會左右審判的進程,進而做出不公正的判決。於是他表現得非常機警,拒絕出席敵人為他安排的法庭,對愷撒裏亞宗教會議的開會通知不予理會,而且運用計謀拖延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皇帝說出重話,如果他再拒不出席提爾會議,[386]就用違抗聖旨的罪名加重處分,他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順從皇帝專橫的命令。當阿塔納修斯作為50名埃及主教的領隊,從亞歷山大裏亞港開始航行之前,他采取明智的做法,和梅勒提烏斯派結成同盟。受到誣告說被他殺害的阿爾塞尼烏斯其實是他的好友,隱匿在隨行人員之中。

提爾會議由愷撒裏亞的歐西比烏斯主持,就他的學識和經驗來看,可以說是熱情有余而機智不足。人數眾多的阿裏烏斯派,喋喋不休地叫嚷對殺人犯和暴君的咒罵。阿塔納修斯裝出不敢爭辯的樣子,使他們更加得意忘形地大聲囂鬧,這時阿塔納修斯平心靜氣等待決定性的時機,好把安然無恙活著的阿爾塞尼烏斯請到大會中來。還有一些指控因為性質關系,使他無法做出如此明確的令人滿意的回答,但是這位大主教卻也有辦法證明,說他打碎聖餐杯的那個村子,從來既沒有教堂,也沒有什麽聖壇,更沒有什麽聖餐杯。但是,已經秘密決定要給敵人定罪的阿裏烏斯派,試圖借助司法形式來掩蓋違法的行徑。大會指派一個由六位代表組成的教士委員會當場搜集證據,但是這種做法遭到埃及主教的強烈反對,因而又引起一陣打鬥爭吵和公然作偽證的行動。在來自亞歷山大裏亞的代表離去以後,會議依靠多數派的投票,做出對埃及大主教降職和流放的判決(330 A.D.)。這份用最惡毒的語氣寫成的充滿怨恨和報復心理的決議,隨即被呈送給皇帝和正統基督教會。而在這個時候,那些主教馬上恢復溫和及虔誠的儀態,仿佛他們都是前往耶穌墓地的朝聖者。

阿塔納修斯並沒有因為順從或默認了教會審判官的不公正審判而就此罷休。他決心要冒險一試,看看皇帝是否能聽到真理的聲音,因而在提爾最後判決尚未公布之前,無所畏懼的大主教匆匆登上即將揚帆開往京城的船只。如果他正式提出覲見皇帝的要求,可能會遭到拒絕或者借故推辭,因而阿塔納修斯根本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到來。他耐心等待君士坦丁從附近一處別墅返回皇宮,看到皇帝騎馬在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上走過,他便立即勇敢地站出來擋住面帶怒容的君王。如此奇特的出現方式使皇帝感到驚奇和氣憤,命令衛兵把強行求見的人趕走,但他同時也不由自主地對眼前之人產生了相當的敬意,暫時緩和了惱怒的情緒。主教喚醒君王的良心,請求他主持公道,傲慢的皇帝被主教的勇敢和口才所折服。[387]君士坦丁懷著公正和關注的心情,聆聽著阿塔納修斯的陳述,馬上下令讓參加提爾會議的人員前來說明定讞的理由。要不是歐西比烏斯派人士想盡辦法,又為大主教編造一個不可原諒的罪行,說亞歷山大裏亞的糧船向新都城運送居民賴以為生的谷物時,被阿塔納修斯運用陰謀詭計加以攔截和扣押,否則阿裏烏斯派惡意的審判可能會被揭穿。[388]皇帝認為送走一個深獲民心的領袖可以確保埃及的平靜,倒是對此感到滿意,但他拒絕任命新的大主教來接替空出來的職位。皇帝猶豫不決地考量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對他的判決是有所戒備的隔離(336 A.D.),而不是帶來羞辱的流刑。阿塔納修斯被送到高盧邊遠行省,但在特裏夫的宮廷裏受到殷勤的接待,他在那裏度過了28個月的時光。皇帝的過世改變了整個政局,年輕君王的統治較為松散,小君士坦丁發布措辭非常謙虛的詔書,讓阿塔納修斯回到故鄉,恢復原職(338 A.D.),皇帝的禮遇充分肯定可敬客卿的無辜和才華。[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