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迦太基主教西普裏安殉教始末(第2/2頁)

西普裏安有權選擇作為殉教者死去,或是作為叛教者而活著,不過這種選擇卻關系到他身後的榮辱。哪怕這位迦太基主教當初參與基督教的活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念和野心,面臨這種生死關頭,也總要保持他原有的操守。[440]只要還有一點大丈夫氣概,也要忍受酷刑的折磨,總不能臨危變節,將一生的名望付諸東流,那不僅會受到基督徒弟兄的唾棄,也為異教徒所鄙視。只要西普裏安對宗教抱持熾熱的情緒,確能像他所宣示的那樣,受到教義理念的支持,那麽殉教者的桂冠是終生追求的目標,根本不會使他感到恐懼。[441]

從基督教的高級神職人員那些言之有理而又語意含糊的證道辭內,很難了解他們所抱持的觀念。至於有幸為宗教而犧牲性命的殉教者,也無法確定,在生前對他們許允的不朽光榮和永恒幸福,他們究竟能體會到何種程度。神職人員盡其所能地教誨人們,殉教的烈火可以滌清一切過錯,救贖所有的罪愆。特別提到一般基督徒的靈魂,必須經過一個緩慢而痛苦的凈化過程,只有受難者可以意氣風發地進入永恒的天國,位列於教長、使徒和先知之中,與基督一同統治俗世,協助審判全人類。千古流芳的英名可以滿足世人天性中的虛榮心,經常激起殉教者的勇氣。

雅典和羅馬對為國捐軀的公民,會表彰他們的榮譽,但是要與早期教會對在信仰戰場獲勝的教徒的那種熱烈的感激和崇敬相比,要顯得冷漠無情許多,就像內容空洞的展示活動。教會每年都要舉行神聖的儀式,紀念德行高潔和受苦受難的殉教者,最後在強烈的宗教氣氛中完成崇敬的典禮。有些公開承認宗教信仰的基督徒,會被異教徒的官員從法庭和監獄中釋放出來(這也是常有的事),雖然殉教未成,但是這種堅定的決心還是獲得應有的榮譽。最虔誠的女教徒會要求親吻所戴著的鐐銬和身上經歷酷刑的傷痕。這些人被認為已經接受神的恩典,意見會受到重視,得意忘形之下,難免濫用因宗教熱誠和信仰堅定所獲得的崇高地位。[442]殉教者之名所代表的榮譽,被用來表彰那些為信仰基督而受苦以及犧牲的人。他們有高尚的德行,但是也顯示出殉教者的人數實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