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從尼祿當政直到君士坦丁統一天下,羅馬政府在此一時期對基督教的作為(180—313 A.D.)

一、羅馬皇帝迫害基督教的動機

基督教在傳播福音的初期階段,憑著基督教教義的純正、道德律條的純真以及教徒生活的純潔,人們必會很自然地認定:異教徒會推崇這些充滿善意的教會﹔有教養的上流社會人士,可能會嘲笑有關宗教奇跡的種種說法,卻也會對新教派的善行表示尊重﹔地方當局對這些不熱心於戰爭和政治而能夠奉公守法的教徒,不但不會迫害,還會盡力保護。另外,只要回想一下多神教普遍受到寬容,自古以來始終享有民眾的崇拜,哲學家因漠視宗教也不會反對,羅馬元老院和歷代皇帝奉行的政策也會鼎力支持。因此我們無法理解,基督徒究竟犯下何種罪行,竟會觸犯自古以來聽之任之的宗教政策?何況羅馬帝王素來保持中立態度,聽任上千種形形色色的宗教和迷信活動在溫和統治下安然並存。到底是何種動機,促使他們一反常態,懲處信奉獨特的但無害於人的宗教信徒?

古代羅馬世界的宗教政策為了制止基督教發展,顯得格外嚴厲和蠻橫。大約在基督去世80年之後,有位素以溫和、明智著稱的總督竟處死了幾個無辜的基督教信徒,他所依據的法令更是由一位施政賢明的皇帝所頒布的。基督徒向圖拉真繼任者一再提出的申訴狀中,充滿了悲慘的情景,聲稱在整個羅馬帝國的無數臣民之中,唯獨遵守帝國法令、順從良心呼聲、謀求信仰自由的信徒,不能分享賢良政府普遍施與全民的恩澤。對幾位著名殉教者死難情況的記載,措辭都十分謹慎。自從基督教執掌最高權力開始,教會統治者不遺余力,模仿昔日異教徒仇敵的本領,在宗教迫害方面同樣的殘酷無情。本章的宗旨是要從一大堆未經整理、充滿謬誤和顯然虛構的資料中,設法篩選出可信而且較為有趣的史實,力求清晰合理,並對首批基督教徒遭受迫害的原因、程度、持續時間和重要情節,重新做一番交代。

受到宗教迫害的教派,由於恐懼感的壓抑、憤怒情緒的播弄、狂熱信仰的刺激,很難心平氣和去調查事實真相,客觀無私地評估敵人的行為動機。對於宗教迫害這個問題,連那些安全無虞、立場公正的局外人士,往往都不能持平清醒地看待。羅馬皇帝基於何種原因如此對待原始基督教徒,有種說法是從多神教教義的精髓中推論而得,似乎較為真實可信。人們早已注意到,世界上各種宗教之所以能和平共處,主要是古代各民族對各自的宗教傳統和祭典儀式,全都不言自明地表示認可和尊重。因此,要是某種教派或某個民族,要從人類的大家庭中分裂出去,聲稱只有他們了解神的意旨,把該教派以外的一切宗教儀式都斥為瀆神活動和偶像崇拜,必然會觸怒其他教派,最後導致他們聯合一致群起而攻之。容忍的權利基於彼此的寬恕加以維持,要是拒絕履行這由來已久的義務,隨之而來的權利也就不復存在。自古以來,只有猶太人非常明確地拒絕履行那種義務。只要深入思考,猶太人在羅馬當局手中所受到的待遇,便有助於我們了解上述推論究竟有多少事實根據,可以引導我們去探明基督教所以受迫害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