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君士坦丁再度統一羅馬帝國(323—324A.D.)(第2/2頁)

君士坦丁把海上作戰指揮官召到營地,交付明確的任務:要打通赫勒斯滂海峽的航路。李錫尼的艦隊根本沒有擊沉或摧毀弱勢敵軍的想法,躲在狹窄的海峽裏不敢活動,使得數量的優勢無法發揮作用。皇帝的長子克裏斯帕斯奉命執行此一大膽的任務,以無比的勇氣克服萬難獲得輝煌的戰果,受到部隊的推崇和贊揚,也引起父親的猜忌。海上的接戰持續了兩天,在第一天夜晚,交戰艦隊雙方都受到相當損失,各自回到歐洲或亞洲的港口。第二天快到中午時,突然刮起一陣強烈的南風,[259]帶著克裏斯帕斯的船只沖向敵軍。他掌握戰機發起全面攻擊,在技術和勇氣的配合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摧毀敵軍130艘戰船,殺死5000人。亞洲艦隊的統領阿曼達斯歷盡千辛萬苦,才逃到卡爾西頓的海岸。赫勒斯滂海峽的航路被打通,運輸船運來充足的糧食和供應品,抵達君士坦丁的營地,使他可以實施圍攻作戰。他下令築起人工土堤,土堤的高度與拜占庭防壁齊平,在上面建起高聳的木塔,用投射機具發射沉重的石塊和標槍,襲擾守軍使之無法安然休息,同時在幾處地點架起攻城槌,不停沖擊城門或城墻。要是李錫尼堅持在城內防守,就會遭到毀滅的命運。他在被圍以前就審慎安排,把人員和財富搬到亞細亞的卡爾西頓。他經常會找一個副手來分擔責任和危險,於是將愷撒的頭銜授給他手下的一員大將馬爾提尼阿努斯[260]。

李錫尼經過連續幾次挫敗,仍舊保有相當的資源和實力,趁著君士坦丁在拜占庭進行圍攻作戰時,他又在比提尼亞征召一支5萬到6萬人的新軍。但君士坦丁並沒有忽略他的對手仍在做最後的掙紮,因此將相當多的兵力用小船運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克利索波利斯(這個地方現在被稱為斯庫塔利)的高地登陸後,立刻發起決定性的接戰。李錫尼的部隊雖然新近編成,武器裝備都很缺乏,紀律也難以維持,卻能夠面對敵軍發揮勇氣做困獸之鬥,然而在毫無希望之下終被打得潰不成軍,有2.5萬人被殺,他們的統帥已難逃覆滅的命運。李錫尼又撤到尼科米底亞,已經沒有希望進行有效的防守,只是想獲得談判的時間。他的妻子君士坦提婭是君士坦丁的妹妹,出面為丈夫求情。這倒不是出於親情,而是策略的需要,君士坦丁在神明面前發誓,提出莊嚴的保證,只要犧牲馬爾提尼阿努斯的性命,以及李錫尼同意退位為民,就讓他的余生過著平靜而富裕的生活。君士坦提婭的行為加上她與敵對兩派的關系,不由得使人想起那位勇敢的貴夫人——歷史上著名的屋大維婭[261],她既是奧古斯都的姐姐,也是安東尼的妻子。

但人類的性向已有所改變,一個羅馬人為了活下去,就是犧牲榮譽和自由,也不再被認為是件羞恥的事。李錫尼向攻打他的敵手懇求赦免,身著紫袍投身在他的“主子”腳前,在羞辱的憐憫聲中站起來,獲準參加皇室的宴會。接著他被送押到帖撒洛尼卡,那是選來監禁他的地方,他很快就被處死而終結一生。

他的被殺不知是士兵憤而動手,還是奉有元老院的敕令。總之他過去如何對待別人,今天也遭到同樣的下場。按照勝利一方自行訂立的法條,他被控以參加叛亂組織的密謀罪,以及暗通蠻族的通敵罪。但這些都是莫須有的罪名,不需任何人證和物證,也不用審判和宣告。或許可以從他懦弱求饒的行為,證明他的清白無辜。[262]

李錫尼的一生留下了千古的罵名,他的雕像被毀棄,同時皇帝下了一道很急促的詔書,要求把跟他有關的不良風氣盡快改正。所有他制定的法律,以及在他統治期間的審判程序,全部明令廢除。37年以前,戴克裏先把權力和行省分給他的同僚馬克西米安,在君士坦丁獲得勝利以後,羅馬世界又統一在一位君主的權威之下(324 A.D.)。

我們已將君士坦丁從約克登基到李錫尼在尼科米底亞退位的過程,做了詳盡的敘述。不僅是這期間發生的事件本身極為重要且曲折離奇,而且大量臣民和財富的丟失、稅收的不斷增加、窮兵黷武等,已經成為帝國衰亡的主要原因。緊接著的重大變革是君士坦丁堡的奠基和基督教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