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奧勒良進軍亞洲平定帝國東疆(272—274 A.D.)

等到奧勒良進入亞洲(272 A.D.),要面對的敵手是個女性,只有這點會使人產生輕視的心理,除此以外他占不到任何便宜。比提尼亞因為芝諾比婭的武力和權謀,原來已經發生動搖,現在因為奧勒良親臨,又對羅馬表示歸順。奧勒良在行軍時走在軍團前面,接受安錫拉的投降。經過一段堅持不懈的圍攻以後,在一位市民的叛降協助下奪取提亞納。按照奧勒良對部隊慷慨而對敵人兇狠的脾氣,他會將這個城市任憑憤恨的士兵去燒殺掠奪。但是出於尊重宗教的心理,對哲學家阿波羅尼烏斯 [42]的同鄉采取寬容的態度。安條克的市民在大軍壓境以後,全部逃離城市,皇帝立即發布安民告示,號召逃亡人員回鄉,對於在沒有選擇之下,被迫在帕爾米拉女皇手下服役的人員,全部赦免不予追究。這種出人意料的慈善作為,使得敘利亞人心悅誠服,一直到埃米薩的勢力範圍之內,人民都願意支持仁義之師。

芝諾比婭要是不采取行動,讓西方的皇帝進入到首都100英裏以內,她的聲譽就會受損。所以決定東方的命運在於兩次會戰,這兩場會戰的環境是這樣的類似,除了第一次在安條克附近[43],而另一次是在埃米薩以外,很難分辨出兩者的環境有什麽不同。帕爾米拉的女王在每一次會戰中,都親臨戰場鼓舞士氣,把執行任務的工作交給紮伯達斯全權負責,後者曾經在征服埃及的戰事中展現軍事長才。芝諾比婭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大部分由輕裝弓箭手和全身鎧甲的重裝騎兵所組成。奧勒良的騎兵由摩爾人和伊利裏亞人組成,抵擋不住對手聲勢驚人的沖鋒,便在邊打邊退的狀況下混亂地向後逃走。帕爾米拉人奮力追趕。羅馬的騎兵等待機會反擊,再用不斷的纏鬥來困惑對手,使他們無法脫離,終於打垮這支過於笨重運動不靈的重裝騎兵。雙方交戰時,東方的輕裝步兵先是用盡箭矢,接著在短兵相接的近身搏戰中失去防衛的能力,他們沒有甲胄護身,幾乎赤裸,完全暴露在軍團的刀劍砍殺之下。奧勒良早已編組好這批久歷戎伍的老兵部隊,他們原來駐紮在上多瑙河地區,接受過阿勒曼尼戰爭[44]嚴酷的考驗,獲得驍勇善戰的英名。

芝諾比婭在埃米薩會戰失敗後,沒有能力再編成第三支大軍。這時帝國以內原來臣屬於她的民族,一直到埃及的邊界,全部投靠到戰勝者的麾下,何況奧勒良派出最勇敢的將領普羅布斯,率領一支部隊占領埃及的行省。帕爾米拉成為芝諾比婭最後的根據地,她將部隊撤到首都的城墻之內,進行頑強抵抗的準備工作,像一位女英雄那樣做出大無畏的聲明,要是她的統治結束就以身相殉。

在阿拉伯貧瘠荒涼的沙漠裏,少數農耕地區就像廣大的海洋中間浮現出來的島嶼。無論是塔莫爾或者帕爾米拉這樣的名字,在敘利亞語和拉丁語裏的意義,都是指溫暖氣候下陰涼而蔥郁的棗椰林。此地的空氣清新,有珍貴無比的流泉,灌溉的土地可生產水果和谷物。這樣優越的條件,再加上地處波斯灣和地中海之間,到兩邊的距離大概相等,[45]所以經常有駱駝隊來往,把數量眾多的印度貴重商品運到歐洲各國。帕爾米拉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富裕的獨立城市,用互利的貿易聯系著羅馬和波斯兩大帝國,保持著卑躬屈膝的中立地位。最後,等到圖拉真獲得勝利,這個幅員很小的共和國便落到羅馬人手中,當作一個從屬而頗受重視的殖民地,繁榮興旺達150年之久。我們從遺留的少數銘文可以看出,雄於資財的帕爾米拉人在和平時期,建構廟宇、宮殿和希臘風格的柱廊。時至今日,形成的廢墟散布在幾英裏範圍之內,仍為好奇的旅客流連憑吊。奧登納圖斯和芝諾比婭的崛起,給他們的國家帶來一番新氣象,成為可以與羅馬分庭抗禮的對手。但是這種競爭要付出何等重大的代價,多少代的子孫都成為一時風光的犧牲品。[46]

奧勒良皇帝行軍越過埃米薩和帕爾米拉之間的沙漠地區,不斷受到阿拉伯人的襲擾,不得不讓軍隊,尤其是行李和輜重,避開那些行動剽悍的匪徒積極而大膽的搶劫。他們看準時機發起襲擊,得手後很快逃脫軍團遲緩的追擊。圍攻帕爾米拉才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任務,這位精力過人的皇帝親自參與進攻,身體被標槍刺傷。奧勒良在一封信上寫道:

羅馬人民總以開玩笑的口氣,談起我跟這位女人所進行的戰爭。他們根本不了解芝諾比婭的性格和她的力量,她為防禦作戰做的準備工作非常周全。石塊、弓弩和各種投射武器多得算不清。每一小段城墻就配置兩到三門弩炮,也可以用小型投射器投擲燃燒的火球。她害怕受到懲處所以不惜死拼到底,但是,我仍然信賴羅馬的神明給我的護佑,使我能夠完成當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