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謎一樣的雍正和年羹堯之死

大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戌時,大約晚八點前後,康熙皇帝玄燁病死在暢春園。當日,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位。從十四日到十九日,北京九門關閉六天,十六日先皇帝遺詔頒布天下,二十日舉行即位大典,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改明年為雍正元年。

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於公元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時,大約半夜十二點左右,猝死於圓明園,死因不明。

雍正在位時間不長,卻是整個大清王朝,甚至是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一位皇帝——

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是實行了最多制度革新與善政的皇帝,他所實行的一些制度創新,對後世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些影響直到今天還都在左右著我們的生活。同時,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皇帝也是在當時和後世挨罵最多的皇帝,是留下最多歷史疑案的皇帝。在他執政的短短十三年間,他所做的幾乎每一件涉及個人的事情——從他繼位,到他死去,差不多都成了歷史謎團。

圍繞著雍正繼位,在學術界和民間有無數爭論和見解,作好作歹,說什麽的都有。在有更新資料出現之前,恐怕永遠都沒有人能夠權威到讓所有人都接受的程度。我們無法知道雍正皇帝本人到底有多少委屈,以至於他要寫出一本《大義覺迷錄》來,全方位地為自己、為自己所代表的一切辯護。在中國歷史上,皇帝這樣做,尚屬絕無僅有,遂成為雍正年間最為奇異的景觀。

事情是從曾靜投書嶽鐘琪引起的。

嶽鐘琪是繼年羹堯之後最為顯赫的漢族高級將領,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出生在成都的一個武將世家,比雍正皇帝小九歲。他曾經指揮部隊,在平定西藏叛亂、討伐青海羅蔔藏丹津等一系列戰爭中大獲全勝,因此,雍正六年,四十二歲時受封三等公,官居川陜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太子太保,並授寧遠大將軍印,統領節制西北諸路大軍。這是一連串極為崇高的頭銜,除了年羹堯之外,還沒有哪一個漢族人能夠得到皇帝的如此寵信。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乃我國官場的常態,於是,圍繞著嶽鐘琪便出現了許多傳言。對他最不利的一個說法具有巨大殺傷力——嶽鐘琪是嶽飛的後代。五百年前,嶽飛對抗大金,壯志未酬;如今,大清朝正是大金的嫡系後代,嶽鐘琪要繼承先祖嶽飛“還我河山”、“痛飲黃龍府”的遺志,將大清朝趕回到東北的冰天雪地、深山老林裏去。這些傳言令嶽大將軍心驚膽戰、寢食難安。當時,就有許多漢族重臣上疏皇帝,認為嶽鐘琪“不可深信”。據皇帝說,類似的書信裝滿了一籮筐。

偏偏不久前,雍正五年六月,有一個瘋子,在成都的繁華街市狂歌而行,大叫說:嶽公爺將帶川陜大軍造反,成都四門已經掌握在秘密組織手中,將同時發難,見人就殺等等。一時間,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個說法:嶽鐘琪勸雍正皇帝修德,惹惱了皇帝,皇帝要召他進京,削奪他的兵權,就像當年嶽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臨安,最後冤死在風波亭一樣。而嶽鐘琪汲取了祖先的教訓,忠義愛民,堅不奉詔雲雲,傳得繪聲繪色,仿佛親眼所見一般。

這些傳說,使嶽鐘琪心驚肉跳、苦不堪言,誰知,卻打動了一位湖南秀才的心。這位秀才,就是曾靜。

曾靜是湖南永興縣蒲潭村的一個教書先生。他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行動起來,派遣他的學生張熙前往西安,投書嶽鐘琪,準備和他一起共圖大業——推翻異族統治,恢復漢家衣冠江山。永興縣蒲潭村,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的萬山叢中,道路崎嶇難行,是個人跡罕至極為偏僻的窮鄉僻壤。雍正皇帝的種種劣跡傳聞、嶽鐘琪大將軍與皇帝之間關系緊張的說辭,能夠穿透皇家淩遲滅族的天羅地網,跨越千山萬水達於此地,並激起一位山村老學究的萬丈雄心,可見我國到處藏龍臥虎,且自古以來信息傳播技術便極為先進,效力驚人。看來,要想制止這種信息傳播,僅僅依靠淩遲處死、抄家滅族還遠遠不夠,需要制定更加嚴厲的法律和掌握更高超的技術手段才行。

嶽鐘琪看到那封投書,可能會嚇出一身冷汗。其中,談到雍正有十大罪惡:一謀父,認為雍正為奪帝位毒死了康熙;二逼母,認為雍正逼自己的親生母親自殺,原因是他的媽媽更喜歡雍正的同胞十四弟胤禎;三弑兄,前太子殿下胤礽死於雍正二年,是被害無疑;四屠弟,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是雍正指使人殺死的;五貪財,說雍正販賣糧食發財;六好殺;七酗酒;八淫色,說雍正把前太子殿下的妃嬪收為己有;九懷疑誅忠,指的是雍正殺死年羹堯、隆科多;十好諛任佞——喜歡重用溜須拍馬之人。在曾靜的筆下,雍正無疑是集古今昏暴劣行之大成的超級暴君和壞蛋,因此,導致“天震地怒,鬼哭神號”,大清朝馬上就要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