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 焚書(第3/4頁)

一旦流傳起來,必將威脅到郭魏政權的穩定,到時候又要出什麽幺蛾子就不好說了。

小冰河時期,魏帝國必須要保持存在和統一,必須要保持國家的穩定與和平,糧食減產的大環境之下,一旦魏帝國崩塌,戰亂帶來的死亡人數會遠超東漢末年。

郭鵬四十年的奮鬥就全部白費了。

郭鵬一直都很認同一句話。

生產力水平不夠的時候,千萬別想著變革社會性質,否則,社會就該崩潰了。

萬般問題的根源,其實都可以歸咎到社會生產力的問題上,生產力要是足夠了,共同富裕了,那麽就該天下大同了。

但是問題就在於,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是一個超大的命題。

從農業時代過渡到工業時代,社會生產力天翻地覆的變化,所需要的可不僅僅是一台蒸汽機啊……

就算是一台蒸汽機,從實驗室到可實用,期間又跨越了多少艱難險阻呢?

而且有一台可用的蒸汽機,就要有質量過硬的工業品質鋼鐵。

質量過硬的工業品質鋼鐵又需要煉鐵技術的發展,同時也需要煉焦技術的發展,要高爐煉鋼,又需要耐火磚。

中間會涉及到相當程度的化學知識,需要這套化學理論完全成熟,成為可用於生產的技術。

而每一套成熟的技術後面需要一整個成熟的可量產產業,每一個可量產產業的形成還需要自己的規範,自己的管理模式,自己的經營模式,背後又是無數的利益牽扯。

當然少不了的還有巨額的原始資金投入。

更重要的,是社會需求。

社會有需求,才會產生市場,有了市場才會有人消費,產生利潤,這個產業才能發展下去,繼續創新。

郭鵬坐在小亭子裏,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如果現在的魏帝國擁有火車會是一種怎樣的場景。

當然是很有好處的。

軍事上很有意義,軍隊的行動、物資的投放效率將會得到空前巨大的提升,魏帝國可以近乎完美的掌控自己的國土。

訊息傳遞的速度也會變得很快,政府行政效率會大大提高,中央集權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商業層面也會大大減少商業運輸的時間成本,也會大大提高商業效率,絕對是商人的福音。

好了,魏帝國最精英和最有財富的一群人已經充分享受到火車的便利了。

然後占據絕大部分人口數量的平民百姓呢?

他們……目前來說需要用到火車嗎?

他們用火車幹什麽呢?

火車對於平民百姓最大的意義應該在於方便經商和方便外出打工,但是以魏帝國的商業發展水平和手工業發展水平來說……

好像意義不大。

魏帝國的商業發展水平和手工業發展水平吸納了多少人口?

嗯,反正不多。

其他耕種土地的農民們需要火車嗎?

他們用火車幹嘛呢?

觀光旅遊?

走親訪友?

以他們普遍的財力來算,他們能付得起乘坐火車的費用嗎?

魏帝國有嚴格的戶籍制度,外出需要路引。

平民百姓大部分的時間需要用來生產,春季耕種,夏季除草除蟲,秋季收獲繳稅,只有冬季稍微閑暇一些。

但是閑暇時間時不時地有徭役要負擔,青年男子還有兵役要負擔,少年兒童再怎麽也要進學。

而且他們都有土地,都有家,城鄉收入差距也不是那麽大,好像並沒有迫切的進城務工和從商的需求。

就算進城也是去距離最近的縣城,而不是東南沿海的大城市,所以並沒有大規模遷徙的需求。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土地畝產數量太低了。

忙活一年到頭,打上來的糧食交了稅以後養活幾個熊孩子還是有些難度的。

逢年過節扯幾塊布做件衣服吃點好的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花錢坐火車到外地,光吃糧食不掙錢養孩子……腦子有泡?

如此看來,平民百姓估計是指望不上了。

只靠精英人士和最有錢的那麽一小撮人,能攤平研發成本、火車運行成本、鐵路修築成本和後續的養護成本嗎?

官員公務出行肯定不能自費,軍事方面的運輸肯定也不能讓軍隊士兵掏錢不是?

所以這成本還是要算在商人頭上。

那一張票要多貴啊?

萬一比馬車長途旅行還要貴的話……會有那麽多人坐火車嗎?一車廂能拉滿不?

如果這群人都不能攤平成本實現盈利,那麽政府就要不斷地往裏貼錢,貼錢,貼錢……

以魏帝國主體為農業稅收輔助為商業稅收的財政收入模式,打造遍布魏帝國國土範圍之內的鐵路線,維持運行,能支撐多久呢?

火車帶來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二者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