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父親,你,要造反嗎?(第2/4頁)

在蔡邕靈前祭奠他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高官顯貴。

大將軍曹仁。

內閣首輔曹操。

參謀台尚書戲忠。

參謀台左右侍郎荀攸、郭嘉。

尚書台下轄各部尚書、侍郎等數十人。

衛軍大將軍趙雲。

衛軍下轄四名將軍郭棟、夏侯淵、李典、曹純。

還有一系列與蔡邕有舊的中層官員,以及一系列蔡邕在太學之中比較賞識的學生,他們紛紛在蔡邕靈前哭祭,祭奠這位給了他們莫大關注和鼓勵的長者。

蔡邕入魏以後,逐漸不在政治上有什麽成就和建樹,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和學問上。

老一輩儒家學者鄭玄等人相繼去世之後,加之郭鵬打壓儒學、創建新學,老一輩儒家學究逐漸式微,漸漸沒有人專攻於儒家學問。

而蔡邕也能與時俱進,他自己年輕時學有余力,所以學了一些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屬於【旁門左道】的東西,音樂,天文地理等等。

而這些在魏帝國也屬於新學內容,很受追捧,在科舉考試之中占有不低的份量,於是蔡邕成為少數能在舊時代和新時代都站穩腳跟的學術大師當中的一員。

這也為他帶來了崇高的地位和名望。

他的去世對於這些與他相關的人們來說,不可謂不是一件沉痛的事情。

不過眼下天氣正在轉熱,雖然郭瑾特批了大量冰塊,但是考慮到蔡邕遺體的問題,靈堂只設三天,三天之後,靈堂撤除,蔡邕的遺體將運回陳留老家入土為安。

一應人等願意送行的可以送行,也可以在此之後再前往蔡邕墳前進行祭奠,任由他們選擇。

為表孝心,皇後蔡婉將和自己的姐姐蔡琰一起,送蔡邕最後一程,從洛陽把蔡邕送到陳留老家,然後再返回洛陽。

這一點,郭瑾也同意了。

蔡邕出殯的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

郭鵬站在洛陽城墻上,從高處凝望著蔡邕的出殯隊伍緩緩離開洛陽城,一路往東而去。

一個時代結束了。

而屬於他的時代,又會在什麽時候結束呢?

郭鵬長嘆一聲,為蔡邕送去最後的哀思。

五月下旬,曹蘭帶著郭承志直接改道前往陳留祭拜蔡邕,然後和蔡婉一起返回洛陽。

蔡琰很傷心,決定留在陳留老家多一些時候,多陪陪蔡邕,曹昂無奈,只好向郭瑾告假,在妻子身邊陪伴她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只有一個小插曲。

蔡邕的葬禮正式結束之後,陪伴他數十年不離不棄的老仆在蔡邕墳前自盡。

蔡家人感念他的忠心,遂把他的墳墓修在了蔡邕的墳墓旁邊,讓他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繼續侍奉蔡邕。

蔡邕去世是大事,但是這件大事並不能阻礙魏帝國繼續往前走。

興元三年六月初三,皇帝郭瑾向天下宣布,冊封皇長子郭承志為皇太子,在奉天殿舉辦盛大的冊封典禮,然後正式昭告天下,以郭承志為儲君,定立國本。

魏帝國第三代皇帝的人選已經確定,郭瑾作為皇帝的地位徹底穩固,再也沒有任何可以阻礙他的人或事件出現,他可以順暢的毫無阻礙的行使他的權力,治理他的帝國。

六月十七,雲州刺史田豐和交州刺史滿寵聯名上表,言蜀道大動脈最南段已經順利與交州道路合並,兩州官道交通徹底接通。

蜀道大動脈工程歷經十八年的漫長時間以後,終於宣告終結。

郭瑾十分高興,立刻下令為整個蜀道大動脈的負責官員、工匠和民夫慶賀,大方的打開國庫和自己的內庫,對他們各有賞賜,並宣布連著冊封皇太子的喜訊一起,大赦天下。

蜀道工程終於完結,對於魏帝國而言意義極為深遠,當時的人們或許還沒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但是後世人民一定能十分深刻的認識到這個十八年的漫長工程到底意味著什麽。

蜀道大動脈打通之後,郭瑾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大赦天下之後,他立刻下令調動蜀道大動脈部分精幹負責官員和全體苦力奔赴大運河工地。

魏帝國兩大世紀工程之一的蜀道完成了,接下來就是中東部地區的大運河工程。

這一工程自延德六年正式開工以來,也已經歷時十年,江南段早已完工,中原段也幾乎完工,現在只剩連接到洛陽的水道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拓寬,以增強運力。

剩下來正在忙碌的還剩下河北段,從洛陽連接到鄴城的這一段。

原本這一段是不存在,延德四年程田黨爭時期這一段被郭鵬順勢提上正軌,加入了大運河工程的範圍之中,把河北與中原、江南連成一線,方便未來的南糧北運。

這一段工程郭鵬是使用當年俘獲的鮮卑人和烏丸人進行的,由於初期工程模式較為粗放,所以使得戰俘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