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全軍大比武(第2/2頁)

只是四將軍的話,只要爭取到兩個,就有動搖朝政局勢的可能,就算兩兩對立,勝負也未可知。

設想一下,未來的某一天朝廷發生政治鬥爭,皇帝不察,四將軍被某個權臣拉攏,或者說四將軍中的兩個被拉攏,那麽這個權臣在實際上就已經有了主導朝政的可能,皇帝就危險了。

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掌控這四人,很容易就會造成軍權旁落、權臣誕生,從而威脅到魏帝國的中央集權。

所以這種可能是郭瑾不能接受的。

四將軍不是不能存在,但是不能成為常設將軍,要成為和衛軍大將軍一樣的榮譽職位,實權不能交給他們。

軍隊裏要以校尉為主要統兵者,日常只有校尉可以帶兵,不能有更高的職位身處於衛軍之中帶兵。

魏軍裏沒有中郎將這一層級。

或者說曾經有,在亂世的時候有,但是當郭鵬的軍隊從名義上的漢軍進化成魏軍之後,就沒有中郎將這一層級了。

直接從校尉蹦到將軍。

這是郭鵬的掌軍之術,盡量削減軍隊層級,減少中間部分,可以更加凸顯最高統治者的權威,方便領導,也能增強最高統治者的存在感。

可以說當時郭鵬也在為日後郭瑾的行動做鋪墊。

漢軍和魏軍不同,漢軍在體制上也是貫徹了漢朝廷位卑權重的用人法原則的。

權力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職位不能高。

職位越高,收拾起來越麻煩,職位越低,就算權力大,收拾起來也很簡單,這就是帝王心術。

位卑權重絕對是個好手法。

所以東漢時代,哪怕在黃巾之亂時代,中郎將都是統兵大將的最高職位了。

一群中郎將的地位又能多高呢?

當年討伐黃巾軍的時候,盧植就是以北中郎將的身份統兵作戰的,一樣取得了勝利,勝利之後還特別輕松的就被解除職位成為太尉。

這要是換一個高級軍職你試試?

和西漢時代的大將軍、驃騎將軍還有車騎將軍比起來,中郎將是典型的位卑權重,任命起來容易,撤掉一樣容易,都沒辦法掙紮的。

所以郭瑾覺得自己全面掌握衛軍之後,進一步全面掌握軍權之後,有必要更改一下郭鵬設立的軍銜軍職制度。

開國老將們紛紛凋零之後,將軍的榮譽都不能隨便給。

而且出征將帥也不應該隨便給個將軍號,就給中郎將,東南西北中郎將,或者加個威武的稱號之類的,就和郭鵬早期建軍時給麾下部將的封號一樣。

要貫徹位卑權重的用人之法,若非資深老將,絕不給將軍號。

郭鵬來自亂世,設立的軍職軍銜承接將軍號不值錢的亂世,而不是將軍號異常值錢的時代。

可適當亂世過去治世到來之後,將軍的地位和職權就太高太大了,這不符合和平時代皇帝控制軍權的要求。

郭瑾覺得自己有必要把這一趨勢改變。

不僅是軍界,政界也是一樣,徹底貫徹落實郭鵬一直都在貫徹的位卑權重用人法,不斷用地位低下權力卻很大的人去取代已經功成名就位高權重的人,以此實現政界和軍界的動態平衡。

郭瑾牢牢記住了郭鵬告訴他的動態平衡理念,絕對不能讓某一部門一潭死水動也不動一下,那麽很快,這個部門就腐敗了。

必須要動,不停的動,不斷的折騰,讓他們沒有舒適區來折騰一些有的沒的。

自己的手法尚且不夠成熟,那就用這場行動來鍛煉這種手法,鍛煉的成熟一些,未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郭瑾暗暗下定了決心。

然後下令舉辦一場全軍中層軍官大比武活動。

打著【考驗軍官就是考驗軍隊】的旗號,號召整個衛軍全部的校尉、軍司馬這一層級的中下層軍官和積累斬首超過五個的強悍士兵全部參加這場大比武。

大比武分作多個項目舉行,每個人最多報名五項,每一項目獲得前三名的都會得到嘉獎,得到第一名還會有更加豐厚的嘉獎。

消息傳開,整個衛軍的中下層軍官們以及積累斬首五個以上的士兵們都有些疑惑。

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對於皇帝搞出來的這個奇怪的活動,他們並不知道這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