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趙雲主動減少了自己出現在軍隊裏的次數

因為勇敢站出來為張飛說話,關羽被賞賜了很多錢,很多物品。

他的行為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贊揚,說他重情重義,勇於擔當,面對危局敢於挺身而出,是個好男兒,值得嘉獎。

皇帝這一波操作就讓那些力主嚴懲張飛的人感到十分疑惑了。

張飛和關羽的關系,魏國軍界沒人不知道。

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所以才對皇帝的操作感到迷惑。

這兩人好的穿一條褲子,關羽更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幫張飛說話,幫張飛辯白,就差把整個人砸在裏頭了。

大家都對這件事情表示不解。

諸將不解,群臣也不解。

然後,皇帝對外發表了自己對這件事情處理方式的解釋。

皇帝說,這件事情本身的確是張飛犯了錯。

他無視軍規軍法,僥幸獲得勝利,實在不能鼓勵,也不能宣揚,必須要予以嚴懲,否則不能糾正軍隊裏某些人的冒進思想。

魏軍的確強大,但是不能傲慢,覺得老子天下無敵,想打誰就打誰,越是強大,越要謙虛謹慎,人如此,軍隊也要如此。

所以他決定嚴懲張飛,哪怕算上他的功勞在內,都要解除他的職位,把他一擼到底,趕出軍隊,趕回老家賦閑,以此警示全軍。

但是,他不希望繼續對張飛做進一步的懲處了。

因為張飛不僅是功勛老臣,也是太上皇的舊部,從太上皇起兵早期就跟隨太上皇作戰,一路浴血拼殺,整整三十年忠心耿耿。

要是因為這件事情對張飛做出更加嚴厲的懲處,他覺得很不合適。

對於老臣老將來說,奮鬥一生所追求的,無非是功名利祿。

張飛卻只想打仗。

他不貪汙不作怪,只是行事霸道,喜歡打仗,沉迷於戰場。

這樣的人若要進一步嚴懲,便顯得過於嚴苛,有傷老臣之心,他不願如此。

同時,張飛為魏國浴血奮戰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當他違反軍規軍法將要遭到嚴懲的時候,卻沒有幾個人願意為他上表辯白。

反倒有諸多要求進一步嚴懲他的人上表攻擊他。

這樣的事實讓郭瑾在憤怒之余也感覺到一絲淒涼。

浴血奮戰三十年的老將,因為一次犯錯,就要被攻擊到這個地步,實在是有些不必要。

張飛的確犯了錯,觸犯了軍規,按律的確是要嚴懲不貸。

現在剝奪他的職位和權力,把他趕回老家,已經是嚴懲,更進一步,是真的沒有必要了,諸位臣工也千萬不要覺得他量刑過輕。

另外就是關羽。

在這樣的局面下,在沒有人願意為張飛哪怕說一句話的情況下,他站了出來,幫張飛辯白,幫他說話,不說這樣做對不對,但是他的忠義卻深深地感動了皇帝。

張飛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人,他可以得到辯白的機會,不至於滿朝上下沒一個願意為他說話的人。

所以皇帝決定嘉獎關羽。

和張飛無關,而是嘉獎他沒有在輿論狂潮之中隨波逐流,而是堅守本心的忠義之舉。

簡而言之,新皇帝欣賞關羽。

這一波解釋出來,著實讓整個洛陽的人都感受頗深。

郭鵬時代的多次殘酷無情的政治風暴讓每一個官員都學會了什麽叫做明哲保身,學會了只要保住自己就好,其他的都無所謂這樣的本領。

願意為人不惜一切的辯白這樣的事情,是越來越少了。

進入郭瑾時代之後,很多人來不及轉變思維,一旦嗅到政治風暴的味道之後,立刻縮了起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打算什麽都不管。

然而他們似乎忘了郭瑾積累政治資本的高光一戰就是【奮不顧身】救下了曹洪。

立刻就有人明白了,這一波不是單純的政治鬥爭,不是那種為了清洗而進行的郭鵬式政治風暴,而是另一種模式的全新的政治動蕩。

人們發現郭瑾似乎並沒有郭鵬那種一言不合蕩平全族的氣魄和手腕。

這讓很多人感到後悔。

後悔他們沒有摸清楚新皇帝的脈搏。

但是現在也晚了。

只有關羽一個人出於自己的意願【抓住】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裏,關羽估計會有一次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次了。

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發生又突然結束掉的風波裏,除了突然殺出來獲得利益的關羽之外,其他人好像都不是什麽贏家。

本性難移的張飛當然不用說了,職位丟掉了,回老家賦閑去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起復的機會。

趙雲等人好像也不是贏家。

他們對張飛窮追猛打,造成了一陣恐慌,使得整個軍隊系統人人自危。

而在郭瑾終結了這一陣恐慌之後,那些因為恐慌而不敢站出來的人們對他們充滿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