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徐州的復辟會議

當北京城發生府院政潮和督軍團要挾解散國會的時候,外間就傳出清室復辟的謠言。大家以為這只是一個謠言,實際,復辟不是一種謠言。復辟的主角是張勛。張勛也不是不重視個人利益,正為了個人利益才進行復辟活動的。張勛以一個北洋系的外圍而虎踞江南,袁世凱在日也讓他三分,可見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民國成立了五六年,他和他的部隊留著辮子,我行我素,但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主見,他忠於清室,日望復辟,只能批評他頭腦不清楚,他的決心還是有的。當北京城內發生府院糾紛,以及督軍團大鬧北京城時,他卻在徐州撚須微笑,他策劃清朝復辟的謠言煊騰一時,日本報紙也大字揭露,可是一般人都不重視,一般人有種妥協心理,大家認為袁世凱有那麽大力量,一搞洪憲帝制就一敗塗地,則誰還會傻到走袁的覆轍,再作嘗試!

至於張勛呢?他曾仔細地研究袁失改的症結,他認為:袁稱帝失敗,是因為在北方失去馮國璋,在南方失去陸榮廷,馮不肯支持帝制,陸則反對帝制。如果袁當時得到馮國璋的支持,北洋派就不會解體,袁也有足夠的力量對西南用兵,以武力統一中國,完成帝業。如果陸榮廷不在廣西舉兵反對帝制,蔡鍔所率的護國軍一定會被袁擊敗,反袁的力量將潰不成軍。可惜當時袁智者千慮,竟有一失,對馮對陸都存猜忌之心,使馮坐觀成敗,而陸站起來反對,袁的帝業遂告失敗。

張勛既然有此認識,於是得出結論,認為只要取得北馮南陸的合作,天下事便無不可為了。他雖老粗,但他在徐州這一階段,卻極力交結文人,這些文人多數是遺老和復辟派,如前清翰林:江西人楊增犖和劉廷琛,廣東人溫毅夫,貴州人胡嗣瑗等。楊增犖和劉廷琛向張推薦京社黨入潘博為張的機要秘書,潘博是康有為的高足,有此線索,康有為也和張有了往來。潘博算得上一個搞風搞雨的政客,他在張身邊不久,知道張想拉攏馮國璋,便自告奮勇願意擔任此一任務,於是張便把潘推薦給馮,馮也延為記室,潘在馮面前不斷稱贊胡嗣瑗,馮被說動,聘胡為江蘇軍暑的秘書長。

民國5年春,陸榮廷的兒子陸裕勛被袁世凱毒死,馮派潘博到南寧吊喪,潘在陸的面前捏造了一個馮的意見:“如果推戴項城為皇帝,反不如擁立清帝復辟。”接著潘就向陸漫談天下大勢,認為如果徐州的張紹帥,南京的馮華帥和西南的陸幹帥聯結起來主張一件大事,諸如復辟之類,一定不會不成功的。

陸榮廷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他新遭喪子之痛,對袁傷心達於極點,但他根本不贊成復辟,只是他心中願意各方都反袁,所以潘既然代表馮又代表張,只要馮、張反袁,隨便怎樣反法都是好的,所以他耐心聆聽,卻不作表示。

潘回到南京,又去徐州見張勛,他告訴張說:陸榮廷贊成復辟。

6年3月,陸榮廷從兩廣經徐州赴北京,張勛迎陸於車站,兩人是老朋友老同事,張堅邀陸赴帥府歡聚,張在宴會中向陸談起“民國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政體”,以試探陸的態度,陸仍不置可否,而張卻認為潘博的遊說已經成功,陸確不表示反對,只是不便公開贊成復辟而已。後來陸榮廷入京後,曾往故宮謁見溥儀,外間且有陸獻女為妃的謠言,更使張勛相信已是同道人了。

南陸既已“入彀”,還要努力於北馮。當督軍團在北京城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馮派潘到徐州來探聽張勛對時局的態度。張勛問起馮的態度,潘博信口開河地說:“華帥是個胸無主見的人。不過善於謀己,如果大帥和北洋諸帥都主張復辟,華帥一人不會反對的。”潘的話正和張對馮的看法一致,張為了慎重起見,便寫信給馮,把北方發生的政潮歸咎於國民黨,捏指那是國民黨企圖推翻北洋派的政治陰謀。末了他說:為了抵制西南,為了鞏固北洋團體,必需另謀解決時局的方策。這是張對馮投石問路,借以窺探馮對復辟的態度。幾天以後,馮有回信極力附和,且請張大力主持所謂的“對策”。馮表示自己願追隨其後。張接到馮這封信後,肯定地認為馮已不反對復辟了。

可是,這卻是一樁錯誤公案,也可見民國初年軍閥們的胡塗,原來馮回張這封信,馮根本未曾過目。甚至根本不知道,當潘博知道張勛寫信給馮國璋,就立即打密電給胡嗣瑗,叫他用馮的名義答復張一封信,不必給馮過目,復信要能使張滿意。馮素來不大看公事,所以胡可以偷天換日。

這時,張還上了一個‘洋當”,日本政府派參謀次長田中到中國來,鼓勵中國對德參戰,同時和段內閣秘密接洽中日軍械借款。田中於5月14日到徐州訪問張勛。田中向張勛表示,中國局勢非常混亂,日本政府對此非常關切,倘若這個局勢是由於制度問題,而中國有力量人士認為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非采取收拾時局的其他途徑,則日本政府也願意予以善意而適當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