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國會和政黨復活

袁世凱稱帝時,北京的國會飽受摧殘,議員們紛紛南下,聚集上海的不下200余人,西南護國運動開始後,旅滬的國會議員也為之聲援呼應。迨袁死後黎繼總統,《約法》恢復,國會重行召開,原來南下的議員們遂紛紛回京。

5年8月1日,國會在北京舉行第二次常會開幕典禮,參議院議員到138人,眾議院議員到318人。參議院仍由王家襄、王正廷為正副議長,眾議院仍由湯化龍、陳國祥為正副議長,臨時公推王家襄為主席。黎元洪總統及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財政總長兼外交總長陳錦濤,交通總長兼內務總長許世英,教育總長範源濂,農商總長張國淦,海軍總長程璧光,同時蒞會,黎依照民國2年公布之“大總統選舉法”第四條,鄭重宣誓。誓雲:

余以至誠遵守憲法,執行大總統之職務。

黎同時致詞略雲:

??天佑吾華,政局聿新,經緯萬端,宜叩眾意。議會諸君子為國民所選舉,其於民生國計,籌之熟矣。方今時局艱危,正賴賢豪補救,望諸君子一心一德,無黨無偏,以法治為指歸,立憲政之基礎。國運昌隆,政象清明,皆將於諸君子是賴。元洪不敏,忝膺重寄,惟竭至誠,從諸君子後,冀有造於家邦。躬蒞盛會,無任歡欣,謹賀一言為民國議會祝”。

袁世凱末期之所以敢於稱帝,因為他已把民國成立後一點點政治生機斬斷,民初的政黨活動,自癸醜二次革命後即銷聲匿跡,甚至連推翻清朝,創建民國的國民黨亦被迫轉入地下活動,開國人物如孫中山、黃興、陳其美、胡漢民、於右任等,有的亡命海外如孫、黃二公,有的難逃厄命如陳其美被刺死。一直到護國運動開始以後,政黨活動才開始在西南和東南各省重行恢復。

梁啟超的 降秤捎誆田傻墓叵擔讜頗蝦凸籩菔∑募鈐荊竦潮疽怨愣蛻蝦N行模蝦7矯嬉虺縷涿辣淮蹋ヒ晃揮掄叨笫苡跋歟愣蛄黴饈欠垂竦匙盍Φ模虼艘彩且貨瓴徽瘛;す碩跡竦吃詮愣⒐鬮髁α拷ゼ罰降潮糾叢諏焦忝揮猩趺椿。事餃僂⒂浩舫牘穡降乘煸諏焦閼箍疃浩舫凇洞泳占恰氛萊雋慫男氖攏?

“幹卿此次殷殷相招,期我以粵中善後。初時,同入殊不願我以此自承。……雖然中國之政治,以省為單位也久矣。今後此種積重之勢,有加無已,吾儕自審能否謝事不任?如其不能,宜審所擇,欲行其志,恐地方較中央優也。此當視所以與幹卿相處者如何。若其耦俱無猜,固當任之。”

雖然進步黨有機會可以擴展,可是進步黨只靠梁啟超,梁又只靠嘴能說,筆能寫,比起國民黨,無論在組織和人才上都相差甚遠。所以西南各省國民黨仍有潛在勢力。

梁啟超在袁未死以前,就想鞏固進步黨在南方的勢力,又想以川、滇、黔為活動的基礎。他在5月14日致蔡鍔的電說:“此役結果,最低限度,亦須造成南北均勢,否則無以對死事先烈也。”又在致蔡鍔的第五書說:“此時優在亡秦,雖雲艱瘁,然有共同之向心,尚可力圖控摶。神奸既殛之後,人欲橫流,……過此以往,則為演水簾洞、演惡虎村之時,決無我輩插足之地,惟有與吾弟共艱苦於卬蜀滇爇間,冀莊嚴此土,為國人覓一遺種地耳。……”意思就是想用蔡的力量,據川、滇、黔為政治改革的小地盤。但袁一死,他的“造成南北均勢”的思想,立刻消滅,卻極力與段祺瑞聯絡,主張速撤軍務院。及蔡因病去川,他“莊嚴卬蜀滇爇”的思想,也消失了。不過仍想扶植戴戡入川,以承繼蔡鍔。

至於舊國民系的急進派——中華革命黨,在山東、廣東及長江流域各處的計劃,皆未成功,因此不會取得一隅的地盤。加以陳其美在上海遇刺,失去了一位健將。所以倒袁戰爭結束後,只有所謂溫和派的舊國民系和進步系,能夠周旋左右於南北各武人間,成為一時政治的重心;可是他們的活動只是將順武人為操縱政治的妙用,其結果助長了大小軍閥,為日後軍閥紛爭的伏筆。

在民國四五年間,政黨活動比較沉寂,當時夠得上稱為政黨的,也只有下面三個:

一、中華革命黨,自癸醜二次革命討袁失敗,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皆避居海外,國民黨亦被袁所解散。孫中山認識到革命形勢主要必需把袁打倒,乃於民國三年在日本組織了一個中華革命黨。從命名上來看,這個黨是以革命為號召,袁氏稱帝,革命兩字更是當時政治活動的主流。有人稱之為國民黨左派。

二、國民黨溫和派,被人稱為國民黨右派,他們部分散在海外,有的留在國內,有的則在日本,當孫中山籌組中華革命黨時,亦曾聯絡他們,但他們反對中華革命黨的過激立場,如:《中華革命黨黨綱》中對於參加革命和未參加革命的黨員劃分界限,享受權利亦不同,在孫中山方面,是懲前毖後,鑒於民國元、二年的失策,革命事業被袁的北洋派竊奪和排斥,因此要硬性地保障革命黨員。這一點在溫和派的人士是反對的,他們覺得革命不應該分彼此,也不應該分階級。同時孫中山規定黨員入黨時要加蓋手指模,也是溫和派所不同意的。因此以黃興為首,都不肯參加。到了日本提出廿一條後,溫和派進一步希望國內團結抗日,其時黃興已由日本去美國,未參加這次行動,這次行動是由李根源、鈕永建、程潛、陳強、陳炯明、章士釗等二十八人列名通電,要求停止反袁行動,一致對外。且因當時歐戰爆發,便組織了歐事研究會以聯絡同志。李根源是個有野心善權術的人,他借歐事研究會為活動基礎,欲擁岑春煊為首領,岑本和革命黨無關系,不過他是反袁的,癸醜之役,章士釗介紹李根源和岑認識,遂有部分人士欲擁岑在南京組織抗袁的醞釀,這一計劃因二次革命失敗而孕死腹中,此後李、章、岑遂時通聲氣。護國之役,岑、李都在西南活動,歐事研究會遂成為國民黨溫和派的代表力量,且和進步黨聲氣相通,歐事研究會的出版物是《甲寅雜志》和進步黨的《中華雜志》互為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