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雲南護國起義

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等乃通電全國,反對帝制,宣布雲南獨立。唐、蔡、李並在各界大會上發表演說,宣布獨立的意義,會後高呼口號,有“誓與民國同生死,誓與四萬萬同胞共生死,擁護共和,反對帝制,中華民國萬歲。”

唐繼堯、蔡鍔、李烈鈞12月25日通電全文如下:

“各省將軍、巡按使、護軍使、都統、鎮守使、師長、旅長、團長、各道尹、各知事、各學會、各商會、各學校、各報館公鑒:天禍中國,元首謀逆,蔑棄《約法》,背食誓言,拂逆輿情,自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叠來,幹涉之形既成,保護之局將定。堯等忝列司存,與國休戚,不忍艱難締造之邦,從此瀹胥。更懼繩繼神明之胄,夷為皂圉。連日致電袁逆,勸戢野心,更要求懲治罪魁,以謝天下。所有原電近經通告,想承鑒察。何圖彼昏,曾不悔過,狡拒忠告,益煽逆謀。大總統者民國之總統也,凡百官守,皆民國之官守也。既為背逆民國之罪人,當然喪失元首之資格。堯等身受國恩,義不從賊。今已嚴拒偽命,奠定滇黔諸地方,為國嬰守。並檄四方,聲罪致討,露布之文,別電塵鑒。更有數言涕泣以陳麾下者:鬩墻之禍,在家庭為大變,革命之舉,在國家為不祥。堯等夙愛平和,豈有樂於茲役。徒以袁逆,內罔吾民,多欺列國,有茲幹涉,既瀕危亡。非自今永除帝制,確保共和,則內安外攘,兩窮於術。堯等今與軍民守此信仰,舍命不渝,所望凡食民國之祿,事民國之事者,鹹激發天良,申茲大義。若猶觀望,或持異同,則事勢所趨,亦略可豫測。堯等志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經營,固非始願,所在以一敵八,抑亦智者不為。麾下若忍於旁觀,堯等亦何能相強。然量麾下之力,亦未必能摧此土之堅,即原麾下之心又豈必欲奪匹夫之志,苟長此相持,遷延歲月,則鷸蚌之利,真歸於漁人。而萁豆之煎,空悲於車樂。言念及此,痛哭何雲。而堯等則與民國共死生,麾下則猶為獨夫作鷹犬,坐此執持,至於亡國,科其罪責,必有所歸矣。今若同申義憤,相應鼓桴,所擁護者為固有之民國,匕鬯不驚;所驅除者為叛國之一夫,天人同慶。造福作孽,在一念之微;保國覆宗,待舉足之輕重。敢布腹心,惟麾下實利圖之。唐繼堯、蔡鍔、李烈鈞、任可澄、劉顯世、戴戡及軍政全體同叩。有。印。”

27日中午,唐繼堯親至雲南省議會宣布獨立。於是雲南起義,擁護共和的偉大聖戰正式揭幕。

雲南宣布獨立後,即成立軍政府,當時討論組織都督府時,大家決定仿照辛亥革命時的武昌軍政府形式,推舉一位都督,又推舉一位總司令,那時候黎元洪是都督,黃興是總司令。而雲南護國軍政府蔡、唐二公則互相推讓,最後由於蔡鍔的堅持,終於推舉唐繼堯為都督。

雲南都督府成立後,唐繼堯聘請前巡按使任可澄,前山東提學使陳榮昌為參贊。前國會議員趙藩、袁嘉穀及張耀曾等為參議。派由雲龍為秘書廳長。派張子貞為參謀廳長。派庾恩腸為軍政廳長。派陳廷策為民政廳長。派丁光冠為司法廳長。派陳鈞為財政廳長兼鹽運使。同時提出四項主張:

(一)與全國國民戮力擁護共和國體,使帝制永不發生於中國;

(二)劃定中央地方權限,俾各省民力能有自由之發展;

(三)建設名實相符的立憲政體,以適應世界潮流;

(四)以誠意鞏固邦交,增進國際團體之致格。

同時申誓四點:

(一)同人職責惟在討袁,天助吾民,幸克有濟,舉凡建設之事當讓賢能以明初志,個人權利思想悉予刬除;

(二)地無分南北,省無論甲乙,同此領土,同是國民,惟當量材程功,通力合作,決不參以地域觀念,自啟分裂;

(三)倒袁救國心理大同,但能助我張目,便當引為同志,所有從前黨派意見,當然融消,絕無偏倚;

(四)五大民族同此共和,袁氏得罪民國,以成五族公敵,萬眾一心更無何等種族界限。

自12月25日雲南獨立的消息到了北京後,袁的忿怒到了極點,他亦了解雲南地理環境特殊,自己稱帝後眾叛親離,這次用兵一定不似二次革命時那麽容易對付。但他又必需用強硬手段對付,因此於12月29日下令褫免唐繼堯、任可澄、蔡鍔的官爵,原令如下:

“(前略)蔡鍔等討論國體發生之時,曾糾合在京高級軍官,首先署名,主張君主立憲,嗣經請假出洋就醫,何以潛赴雲南,诪張為幻,反復之尤,當不至此。但唐繼堯、何可澄既有地方之責,無論此項通電,是否受人脅迫,抑或奸人捏造,究屬不能始終維持,咎有應得,開武將軍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均著即行褫職,並奪去本官及爵位勛章,聽候查辦!蔡鍔行跡詭秘,不知遠嫌,應著褫職奪官,並奪去勛位勛章,由該省地方官勒令來京,一並聽候查辦!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