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宋教仁毀黨造黨

民國元年的政黨林立,早在南北議和的前後,許多同盟會會員,事實上是排滿主義者,狹義的民族主義,認為革命的目的已經消失,於是便從同盟會中分化出來,另組成了一些為了爭取政治地位的小政黨,它們只是豎起一塊招牌,發出一篇宣言,拉出幾個名氣大的政治要人作為他們的領袖,以便於進行個人的政治投機。還有些政黨是以地區關系或歷史關系結合起來的。所有這類政黨都沒有旗幟宣明的黨綱,沒有一定的政治主張,跨黨脫黨視為家常便飯。其所擁戴的領袖,也可能兼另外一個黨的領袖,而被推者等於今天兼任公司行號的董事長一樣,是一個掛名差使,對任何一黨都不關心。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臨時參議院內部相互對立的政黨,主要的是同盟會與江浙人士章炳麟、張謇為中心的統一黨。臨時政府北遷後,統一黨和以湖北人孫武、藍天蔚、劉成禺為中心的民社,以及君主立憲分子籍忠寅、周大烈等所組成的國民共進會聯合起來,於民國元年5月9日成立一個共和黨,推戴黎元洪為名義上的領袖,成為同盟會的主要競爭者。除了這兩個政黨而外,參議院還有谷鐘秀、張耀曾、吳景濂等的統一共和黨,站在第三者的地位,舉足輕重。這個統一共和黨和宋教仁曾有密切的聯系。

由於事實需要,同盟會必須合並許多小黨,完成“毀黨造黨”的目的。因此宋教仁乃以敏捷的政治手段,不僅和統一共和黨取得密切的聯系,同時與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三個小黨取得聯系。這三個小政黨本是從同盟會和君主立憲派內分化出來的一些混合組織,大家協議合組一個大政黨以與共和黨抗衡。

宋教仁是一個天才的政黨活動人物,他取得同盟會以外四個政黨的協議合並後,遂在8月11日與各黨代表會議於北京安慶會館,獲致協議。再於8月13日召集同盟會全體職員大會,推舉宋教仁、張繼等16人為籌備員,並由總務部發出通告,宣布同盟會改組為一般形態的政黨。孫中山和黃興在上海為此一改變,聯名致電各支部征求同意。電文如下:

“各支部鑒:據北京本部來電雲:‘連日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協商合並,另行組織,彼此提出條件於下:(一)定名:國民黨;(二)宗旨: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三)黨綱五條:保持政治統一,發展地方自治,勵行種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保持國際和平;(四)用理事制,於其中推一人為理事長。昨日開全體職員評議員聯合會,合並條件已通過’雲雲。文等以上列條件與本會宗旨毫不相悖。又得此多數政黨同心協力,將吾黨素所懷抱者見諸實行,此非獨同人之幸,亦民國前途之福也,文等深為贊成。且同盟會成立之始,其命名本含有革命同盟會之義在,共和初建,改為政黨,同人提議更名稱者益眾,即此時而易之,可謂一舉而兩得矣。特此通電貴支部,務求同意,以便正式發表。文等屢承袁大總統遣使持函來邀,已定十七日起程北上,賜復即交北京同盟會本部為盼。孫文、黃興。”

孫中山到北京的第二天,同盟會宣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合並,成立國民黨,這是民國元年8月25日的事。國民黨成立大會在北京湖廣會館舉行,孫中山親自出席,並發表了組織新黨的演說。依規約第四章的規定,推選職員,計理事九人: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王寵惠、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翙、貢桑諾爾布。參議29人:胡漢民、柏文蔚、陳錦濤、李烈鈞、張繼、蔣翊武、孫毓筠、譚延闿、尹昌衡、於右任、馬君武、田桐等。名譽參議鈕永建等七人,各部幹事300余人。9月3日由黃興、宋教仁、吳景濂、王寵惠、王芝祥、王人文、貢桑諾爾布七理事互推孫中山為理事長,孫並遴請宋教仁代理理事長。

宋教仁是個政黨組織的好手,他年輕,能說會寫,不僅是一位天才的演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名的政論家,經常用“桃源漁父”的筆名在報上發表政見。他早年參加過長沙起義,與蹈海而死的陳天華同為華興會頭角崢嶸的人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他是湖南所派的參議員,在修改《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他極力主張采行法國式的責任內閣制,反對美國式的總統制。這個主張連孫中山都不同意。由於他少年氣盛,別人都說他想做內閣總理,於是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不僅不是責任內閣制而是總統制,根本連內閣總理都不設置,由各部總長直接向總統負責。甚至孫大總統提出宋為內務總長時,參議院也不予通過而改提程德全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