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四、北方兵變(第6/6頁)

(二)袁公之決心:培等廿五日(原文如此)到北京即見袁公,廿六日又為談話會,袁公始終無不能南行之語。……

(三)京津之輿論??(中略)大抵於袁公南行就職之舉甚為輕視。……所謂袁公不可離京之理由……惟北方人心未定之一義,然袁公之威望與其舊部將士之忠義,當清攝政王解職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時期,尚能鎮攝全京,不喪匕鬯。至於今日復何疑憂?且袁公萬能,為北方商民所認,苟袁公內斷於心,定期南下,則其所為布 謎擼賾兇鬩園捕ň┙蛑誦畝抻構恰!?

(四)二月廿九日兵變以後之情形:(中略)……然自有此變,而軍隊之調整,外交之應付,種種困難,急待整理;袁公一日萬機,勢難暫置,於是不得不與南京政府協商一變通之辦法。(五)變通之辦法:總統就職於政府,為神聖不可侵犯之條件;臨時統一政府之組織,不可旦夕緩也;而袁公際此時會,萬不能即日南行,則又事實不可破也。……於是孫公提議參議院,經參議院議決者,為袁公以電宣誓,而即在北京就職,其辦法六條如麻電。由此袁公不必南行,而受職之式不違法理,臨時統一政府又可以速立,對於今日時局,誠可謂一舉而備三善者矣。

(六)培等現時之目的及未來之希望:培等此行為歡迎袁公赴南京就職也。袁公未就職,不能組織統一政府;袁公不按法就職而苟焉組織政府,是謂形式之統一,而非精神之統一,是故歡迎袁公,我等直接之目的也;謀全國精神上之統一,我等間接之目的也。今也……袁公之尊重法理,孫公之大公無我,參議院諸公主持大局而破成見,是代表大多數國民,既昭揚於天下……於是培等直接目的之不達,雖不敢輕告無罪,而間接目的所謂全國精神上統一者,既以全國同胞心理之孚感而畢達,而培等亦得躬逢其盛與有榮焉。……”

宋教仁在蔡元培之前已先返南,宋是主張建都北京的,他曾遍遊東北,深識東北、西北的國防戰略價值,又了然於日俄兩帝國對中國邊疆的野心,所以他堅決主張建都北京。他的主張和孫、黃等相左,卻和章炳麟相同,和北方袁系的希望尤相吻合,所以他在北京兵變後提前南返,南京方面的革命領袖對宋的想法多不諒解。後來袁在北京通電就職後,南京同盟會幹部又主張請黃興統兵北上,以迎袁為名,乘便掃蕩北洋軍閥和專制余毒,這是表示由蔡元培率領的迎袁專使團任務失敗後,改由黃興以武力迎袁。討論這個問題舉行會議時,蔡元培等亦已遄返南京,都被邀參加與會,會中蔡持重,不發表意見,宋則期期以為不可。宋認為統兵北上是一著險棋,當前革命軍前鋒僅及徐州,北方各省均有北洋重兵駐守,這些北洋軍絕不會坐看革命軍北上,此次北京兵變亦是由於北洋軍對革命軍猜疑引起的,所以革命軍北上必然不可避免和北洋軍發生戰爭,這就等於說是走向南北分裂,過去半年的努力完全白費。宋的話還未講完,與會的馬君武突然站了起來,猛然把桌子一拍,大聲對宋說:“住嘴!你這個袁世凱的說客,你這個出賣南京革命事業的投機分子。”他一邊說一邊走向宋,伸手去掌擊宋面,孫大總統和黃興把兩人隔開。宋也很生氣,認為馬不講理。宋、 聿緩弦言湍鷙芫茫謖獯翁致鄱員狽接帽輩瘧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