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親王十字軍(第2/6頁)

對拜占庭人來說,這些在君士坦丁堡的騎士聲稱要為了贖罪而進行一場正義的戰爭,實在是值得懷疑。而他們的隨軍神父又加劇了這種疑慮。東方的神職人員不得攜帶武器,但舉目望去,西方的神職人員都帶著釘頭錘,身穿盔甲,領導著部隊,這太令人緊張了。許多拜占庭人認為,十字軍只是表面說得虔誠,實際上東征的真正目標根本不是解放耶路撒冷,而是奪取君士坦丁堡。外國的訪客來到這個帝國的首都,往往會為之驚嘆,但這種情緒總會不可避免地演變成貪婪。從5世紀的匈人領袖阿提拉(Attila)到不久以前1085年的諾曼人入侵,這種情況拜占庭人已經見過太多。這次這些粗魯的西方人也沒什麽區別。

因此,阿歷克塞一世必須謹慎行事。這次東征的矛頭很有可能會轉向他——隱士彼得的部下已經足夠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在應對伊斯蘭教巨大威脅的同時,他還可能不知不覺多了一群基督徒的敵人。所以他首先考慮的就是保護帝國以及首都。畢竟,這本就是他起初求援的原因。

如果說韋爾芒德的於格是阿歷克塞一世看不透的謎,那麽拜占庭人同樣讓十字軍戰士難以理解。十字軍輕蔑地把這些人稱作“希臘人”,認為他們看起來軟弱又無能。他們噴了太多香水,在各種事物上塗抹橄欖油,穿著打扮也更像是波斯商人而不是羅馬戰士。皇帝本身甚至更加讓人困惑。十字軍應邀前來支援,那皇帝在東征中應該扮演什麽角色?如果他不禦駕親征,至少也應該派出自己的東征軍。

最後那條顯然是不可能的。拜占庭帝國小心翼翼地在強敵環伺之下維持著如今的局面,就是因為除非必要,不然決不拿軍隊去冒險。為了生存,運用外交手段和仔細選擇目標進行打擊是必要的。但與阿拔斯王朝正面對抗,攻打戰略上的孤立城市耶路撒冷簡直愚蠢至極。拜占庭帝國和十字軍目標上的鴻溝,最終將導致雙方關系破裂,也是未來悲劇的起源。

不過,當時一切都還足夠順利。根據各種說法,阿歷克塞一世展現出了東道主的風範。接連不斷的禮物和宴請讓於格簡直眼花繚亂。然而,所有的禮物都有代價。皇帝對西方社會足夠了解,知道騎士都要恪守誓言,他真正的目的是讓這些騎士效忠於自己。阿歷克塞一世可能從不信任十字軍,但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利用他們。

起初於格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自己才是十字軍的領袖,不願意屈居任何人之下。此外,如果他立下誓言,而屆時其他幾大貴族都表示拒絕,那他就會顯得很蠢。但阿歷克塞一世步步緊逼。他暗示,如果於格宣誓效忠,並把之前奪走的任何城市或領地還給拜占庭,他就會考慮派帝國軍加入十字軍,甚至在時機合適的時候親自出征。送給於格的禮物更加奢華了,但威脅的意味也開始明顯起來。51護衛他回到宮殿的儀仗隊忽然加強了武裝,也沒那麽好說話了。於格試圖返回營地,但護衛卻禮貌地提醒說他是皇帝的貴客。被軟禁幾天之後,於格屈服了。

阿歷克塞一世很幸運,他搞定了第一位抵達君士坦丁堡的東征親王,而且沒怎麽驚動他的部隊。讓於格這樣有野心也有權力的人宣誓效忠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過一旦成功,後來的貴族想要抵抗就很難了。無論如何,他及時獲得了效忠,因為第二支部隊馬上就要抵達君士坦丁堡了。

第二支部隊的領袖是下洛林公爵(Duke of lower Lorraine)布永的戈弗雷。這片領地包含了現今的德意志西北部以及尼德蘭和比利時。戈弗雷的自信心比起於格只強不弱,身為查理曼的直系後裔,他是十字軍領袖中聲名最盛、血統最高貴的一位。他公開聲明投身於東征事業,變現了自己的大部分資產,抵押了各種各樣的物品用於籌錢,並把剩下的財物全部捐給了聖吉爾(Saint-Gilles)修道院。52

與於格不同,戈弗雷選擇了隱士彼得走過的萊茵河—多瑙河路線前往君士坦丁堡。然而,貧民十字軍已經敗壞了當地人對東征者的印象。當戈弗雷抵達匈牙利時,對方直截了當地拒絕他們進入國境。他等了3個星期,最後只能把弟弟鮑德溫送作人質,以保證軍隊絕不會行為不端。

等戈弗雷抵達君士坦丁堡時,他的情緒已經糟糕到了極點。他宣誓拯救東方的基督徒兄弟,自己在財產上還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一路上迎接他們的只有懷疑和敵意。如今在帝國的首都,卑劣的行為還在繼續。盡管於格的軍隊已經渡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到達小亞細亞,但他被要求向皇帝宣誓效忠的可笑消息還是傳到了戈弗雷這裏。所以當皇帝的使者邀請戈弗雷進宮時,他憤怒地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