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華麗的魔鬼

中世紀統治者的去世往往會引發動亂,然而理查為權力繼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位已故的公爵有2個兄弟和5個兒子,並不缺少可選擇的繼承人。長子理查三世顯然是繼位人選,並從一開始就接受培養,為繼位做好準備。其父去世時,時年30歲的理查三世深受歡迎,他已接受過戰爭的檢驗,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已有一子,可以保證下一代公爵爵位的順利傳承。他用諾曼底周邊廣袤的土地收買了叔父和兄弟們,每個人都完全滿意,接受新的安排,就此安定下來。

唯一對新處境感到不滿的是時年17歲的羅貝爾,理查三世最小的弟弟。他非常自信,精力旺盛,百分之百相信自己才是繼位人選,但只得到了諾曼底中部法萊斯的城堡及周邊的一些土地。他站在城墻上,宣稱自己有能力統治一切聽命於他的人。盡管叔父們均無意支持自己,羅貝爾仍決定反叛,沿鄉村進軍,一路破壞,直指目標。

理查三世沒有心情容忍幼弟的侮辱,他率領大軍席卷法萊斯,迫使羅貝爾倉皇逃回城堡。令羅貝爾感到恐慌的是,理查的軍隊制造出一種攻城車,有條不紊地削弱了自己的防禦。羅貝爾被迫忍辱負重,公開宣布投降,受盡懲罰後回到法萊斯,重建他最心愛的城堡。

理查戰勝了他的兄弟,為日後獲得更大的外交成就奠定了基礎。作為其崇高地位的標志,理查與法王年幼的女兒訂婚。但婚禮尚在籌備中,年輕的公爵竟染病身亡。人們很快便懷疑這是一起毒殺事件,並將矛頭指向羅貝爾——他的野心眾所周知,他的行為幾乎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因此,哥哥屍骨未寒,羅貝爾便將理查的兒子驅逐出皇宮,自己登上公爵之位,以求自保。

這一事件(不那麽公平地說)使這位新公爵獲得了“惡魔”羅貝爾的綽號。中世紀社會因其多次被惡疾擊垮而聲名狼藉,其中不少疾病的暴發毫無征兆。但對中世紀而言,突然死亡是最可怕的命運之一。突然死亡意味著人們沒有時間準備、懺悔或舉辦儀式,死者將毫無準備地面對可怕的“末日審判”13。如此死亡非常可怕,因此“願你毫無征兆地死去!”成為中世紀最惡毒的咒罵。如果高層領袖意外死亡,人們定會懷疑此事絕非自然而然地發生。相應的解讀往往取決於此人受歡迎的程度:腐敗或邪惡的統治者一定是遭到神的懲罰,而被看好的統治者則無一例外是中毒身亡。

依照常理,羅貝爾是理查死亡的最大受益者,或許他希望其兄死亡,但如果這樣,中毒身亡的說法很難成為無懈可擊的解釋。他奪取公爵之位的做法可以被視作罪行,同樣也可以歸因於個人野心和實用主義理念,如此看來,他采取迅速有力的行動無疑避免了更多的殺戮與流血事件。此外,盡管個人名譽明顯受損,毒殺的傳言也伴隨他的余生,但似乎沒人覺得羅貝爾掌權有什麽問題,甚至連與世無爭的理查三世之子尼古拉也不例外。後來一位諾曼史學家用溫和的口吻概括了這一事件:“羅貝爾因襲繼承了爵位。”

然而,獲得權力是一回事,統治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羅貝爾曾不失時機地對貴族煽風點火,對抗理查,如今他自己則要為這些叛逆的貴族而頭疼。未經許可而建造的城堡紛紛拔地而起,教會土地遭到沒收。而羅貝爾則忙於懲罰當年沒有支持自己的人,從一開始便無暇旁顧。他的叔父是魯昂大主教,當年沒有支持羅貝爾的第一次反叛,如今報復的時候到了。羅貝爾走進叔父的領地,罔顧其不斷的抗議,毫不客氣地將他逐出諾曼底,並沒收了他的財產。如此輕而易舉的成功鼓舞了羅貝爾,他將下一個目標指向自己的堂兄弟巴約主教,於是又一個倒黴的親戚遭到流放。

沒收教會財產的行為無法不引起羅馬教皇的注意,被羅貝爾流放的大主教也來到羅馬,請求對諾曼底實施封鎖。公爵的行為令矛盾進一步激化:他無視教士的抗議,將他們一一驅逐。關於教士遭遇的消息不斷地傳入羅馬。教皇終於采取行動,將羅貝爾逐出教會。

公爵無法參與聖事,其原罪也得不到寬恕。如果在審判後死亡,他將不能安葬於聖土之下,注定將暴屍荒野、骨骸腐爛,無法享受教會的祈福。所有的封建領主將不再有義務效忠於他。貴族不再需要服從他的命令,因為他是遭到驅逐的公爵。庇護他的人將面臨被教會譴責的風險。

審判的可怕消息傳到羅貝爾耳中時,這位公爵身在法萊斯,住在自己最喜愛的城堡中。然而此時的他根本無心過多關注此事。因為他剛剛遇見一位特別的女子海萊維(Herlève)。

羅貝爾在城堡上散步時發現了她,一個皮匠的女兒。據說當時她正在幫父親幹活,赤腳站在正在染色的衣服上,拉起自己的衣服,以免弄臟。當她發現公爵正在注視自己,便羞澀地將裙子拉高了些,用自己的美腿引誘羅貝爾。公爵被迷得神魂顛倒,命令一名手下悄悄地將她帶來,經由後門暗中領到自己的房間。然而,海萊維聲稱自己要麽光明正大地走前門,要麽就不來。癡迷的公爵順從了,海萊維身著最漂亮的衣服,騎著白馬得意揚揚地進入城堡。如果海萊維要做公爵的情婦,那麽她就得是唯一的一個,而且這一點要眾人皆知。9個月後她給羅貝爾生下一子,興奮的新爸爸按照第二代諾曼底公爵的名字,給孩子取名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