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從羅斯到俄羅斯(第2/3頁)

弗拉基米爾不僅無比貪婪,還野心勃勃。為了擴展和保衛自己的領土,他盡力壓榨定居在今天斯洛伐克地區的部落,還迫使立陶宛人和保加利亞人把自己尊為領主。這樣一來弗拉基米爾的威信大為增長,鄰邦都為之震懾。為了防止弗拉基米爾侵入波蘭境內,當時的波蘭國王波列斯瓦夫(Boleslav)趕緊同這位羅斯國的軍閥頭子簽訂了聯盟協議。

988年,弗拉基米爾的權勢更加揚名於世。當時的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請求弗拉基米爾支援自己,讓他給自己派來6000名援軍。作為交換,巴西爾答應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弗拉基米爾,但條件是弗拉基米爾要皈依基督教。這一要求並沒有難倒弗拉基米爾,因為對於這位野心勃勃的獨裁者來說,信仰異教神本來就有很多壞處。在異教信仰中,斯拉夫和北歐諸神都有著自己的神殿。這點正好與羅斯國的現狀非常相符,因為在羅斯國,每位諸侯也都有自己的城堡,他們可以不受大公的統治。主神奧丁雖貴為“諸神之父”,但同基輔大公一樣,奧丁也不是全能的,有時候很輕易就會被其他的上百個神打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弗拉基米爾早先就已經把雷神托爾奉為最高神祇了,可惜這項舉措未見成效。弗拉基米爾在基輔建了一座非常大的神廟,把斯拉夫人的神和維京神都供奉在其中,然後在眾神中間立起托爾的雕像。臣民都認為他這樣做是貶低其他眾神,基輔因此發生騷亂,有兩個人在騷亂中喪生。157弗拉基米爾堅持信奉雷神托爾,但他遲早都得放棄這一信仰。

有一部名叫《往年記事》(Tale of the Bygone Years)的斯拉夫編年史,其中有一則有趣的故事,記述的就是異教徒不同信仰之間的沖突。弗拉基米爾也開始意識到他的國家的確需要一種新的信仰,之後他派出使者去考察當時的幾大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弗拉基米爾拒絕皈依伊斯蘭教,因為伊斯蘭教視飲酒為禁忌。158猶太教也不行,因為猶太人沒有故土——在中世紀的人看來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只剩基督教了,弗拉基米爾唯一的選擇就是要遵從西方世界盛行的天主教教義,還是東方世界盛行的東正教教義。只要他的使臣一回來,弗拉基米爾很輕易就可以做決定了。往西方天主教地區去的使團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看到的是外形低矮、光線昏暗的羅馬式教堂;而到東正教地區去的使團則在聖索非亞大教堂參觀了一場非常神聖的宗教儀式,這場宗教儀式讓他們看得萬分激動,回來之後就氣喘籲籲地向弗拉基米爾報告了自己目睹的一切,說:“當時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人間還是天堂,只知道上帝就住在那兒。”

這個故事有可能是虛構的,但它促使弗拉基米爾做出了信仰東正教的決定。此前基輔就摒棄了來自東部地區的誘惑159,轉而同拜占庭帝國拉近關系。對於弗拉基米爾來說,基督教,尤其是東正教這個分支,遠比他以前信仰的異教神更具吸引力,因為基督教中只有一個神,那就是無所不能的上帝。拜占庭帝國的專制統治也是在這種信仰的基礎上建立的,天堂裏只有一個上帝,人間就應當只有一個皇帝。上帝做事時不需要征得下屬的同意,也不需要下屬的配合;上帝要什麽就會有什麽。弗拉基米爾也想在基輔建立這種統治模式。

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促使弗拉基米爾拉近自己同拜占庭帝國的關系——他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實力有限,而南部拜占庭帝國的根基卻非常穩固。無論他現在看起來有多強大,但父親過去的征戰給他上了重要的一課,讓他對形勢擁有清晰的認識。羅斯人無法像拜占庭人一樣在巴爾幹地區維系強大的軍事實力。羅斯國缺乏拜占庭那樣的組織紀律,沒有建立相應的上下級部屬。長此以往,基輔的強大就只是暫時性的,最終還是難免遭遇東方諸國的厄運。那些國家也曾強大一時,卻在轉瞬之間化為烏有。

弗拉基米爾最終選擇皈依基督教,如此一來,這位海盜王便同君士坦丁堡結成了聯盟。但皈依基督教的意義遠大於此——正因為皈依了基督教,弗拉基米爾才得以從精神文化上徹底斬斷他同維京人的聯系。

弗拉基米爾執政期間,羅斯國有很多憤世嫉妒的觀察家。其中一名觀察家說弗拉基米爾皈依基督教只是出於政治上的圖謀,但奇怪的是自從皈依基督教之後,他整個人似乎真的發生了變化。這位曾經強霸兄嫂的人現在卻每天都會為貧病之人施舍食物。弗拉基米爾讓病弱者到自己的桌子上來用餐,有些人病得太嚴重,無力親自來他的桌上用餐,弗拉基米爾就安排手下給他們整車整車地送去面包、魚、蔬菜及蜂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