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查理曼的眼淚(第3/5頁)

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路易改判死刑為挖眼,兩天後執行。行刑的士兵毫不留情,下手很重,他們用加熱後的鐵棍狠狠地插進伯納德的眼中。伯納德最終沒能挨過酷刑,痛苦地掙紮了兩天後就死了。

侄子死後,路易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他開始變得對宗教格外虔誠,內心的罪惡感促使他舉辦了許多極其奢侈的宗教展覽。神職人員成了主要的諫官,他還捐建了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由此得到了他最為響亮的名號——“虔誠者”路易。而當這些都無法減輕他的內疚之感時,這位皇帝又做出令人震驚的舉動,他在教皇、眾多神職人員和帝國的貴族面前公開懺悔他的罪行。這種令人矚目的謙卑也許的確是值得稱贊的,然而它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極大地削弱了路易的權威。

當時的社會戰亂不斷,屍橫遍野。不懷好意的敵人遍布在廣闊的邊境地區,他們總能在帝國軍隊來臨前就逃進森林或者大海,消失得無影無蹤。在這種形勢下,要想成為一位深受擁護的好皇帝,就不得不每年至少發動一次強勢的軍事行動,否則,將會被視為軟弱無能之人。

路易沒有實施武力威懾的地區在突然之間爆發了暴力沖突,四起的叛亂勢力必然遭到殘酷鎮壓。被捕的敵人毫無例外,全都被弄瞎、打殘,殘忍地殺死或者直接吊死。查理曼曾因凡爾登的叛亂殺了4500名撒克遜貴族,以示懲罰。為了平定騷亂,他還重新迫使這個地區所有的人口全部外遷。

從維護秩序的角度來看,這些強制舉措都是必要的。但當路易謙卑地向教皇鞠躬,闡明自己的罪行,甚至包括那些微不足道的過錯時,這些舉動損傷了他在臣民和敵人眼裏作為帝王的尊嚴,這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行為。查理曼想沐浴在敵人的鮮血中,而他的兒子卻似乎只想進入修道院。

身處北部邊界地區的維京人對此心知肚明。但查理曼不可小覷的防禦力量,尤其是那堅固的橋梁和強大的軍隊,對妄圖發起大侵襲的維京人而言,具有十足的震懾力。然而,預示著這些優勢不久將會蕩然無存的不祥征兆出現了。一位法蘭克主教旅遊經過弗裏西亞地區時,得到了“某位北方人”的幫助,此人知道沿河而上抵達海洋的路線。這也就表明維京人非常熟悉法蘭克帝國的港口位置和海洋航線,也知道法蘭克帝國缺少可以用於自我防禦的艦隊。

然而,法蘭克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方面的危險。他們的生活比以前數代都要繁榮富足,正享受著帝國統治下的種種福利。法國北部桑斯教區的大主教相信國王能夠很好地保護他們,他甚至摧毀了自己領地的城墻來重建教堂。沿海岸各鎮的防線也同樣不堪一擊。充滿活力的酒水貿易在連接巴黎和海洋的塞納河沿岸蓬勃發展,弗裏西亞海岸港口星羅棋布。法蘭克帝國有著優質的銀礦——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尤為稀缺之物,催生了銀幣的出現,取代了傳統的物物交換,數不勝數的珍稀金屬紛紛湧入了法蘭克帝國市場。

維京人之所以未對法蘭克帝國發動大規模襲擊,根本原因是他們內部出現了問題。戈德弗雷德死後,丹麥半島戰亂不斷。一名叫哈拉爾·克拉克(Harald Klak)的戰士奪得了政權,但是沒過多長時間他就被戈德弗雷德的兒子霍裏克逐出丹麥。哈拉爾打算向路易尋求幫助,非常狡猾地提出願意皈依基督教以求得援手。路易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在美因茨附近的皇家宮殿英格爾海姆(Ingelheim)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洗禮儀式。哈拉爾和他的400名手下浸泡在聖洗池中,“虔誠者”路易則作為哈拉爾的教父站在旁邊。

說這是一場重大勝利是有原因的。很顯然,路易並不是像他父親那樣的戰士,但他仍有機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用宗教同化的方式征服丹麥人。如果他扶持哈拉爾坐上丹麥王國的寶座,再用基督教教化丹麥臣民,就能穩定北部邊疆地區。

計劃最初實施得很順利。路易將弗裏西亞地區的領土賜給哈拉爾,委以他抵禦維京人偷襲的任務,然而哈拉爾卻召集軍隊遠征復辟。有了法蘭克軍隊作為後援,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對手霍裏克,使之臣服於自己。緊接著,他請路易派遣傳教士前來丹麥,幫助丹麥人改變宗教信仰。路易為此挑選了一位名叫安斯加爾(Ansgar)37的撒克遜傳教士。安斯加爾剛到海澤比就建立了一座教堂。然而,也正是從這時候起,路易的宏圖偉業開始走向衰亡。

丹麥人對基督教並不是很感興趣,至少不能接受將其作為唯一的宗教信仰。他們似乎也不太願意支持哈拉爾·克拉克的政權。一年後,哈拉爾·克拉克再次被他的對手霍裏克——圓胖又敦實的非基督徒(異教徒)驅逐流放。哈拉爾再次遭遇重創,然而更令人不齒的是,他被迫逃回弗裏西亞後,做起了海盜,靠搶劫教父路易的財富度過余生。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