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風歌(三十四)奪儲之禍(第2/4頁)

戚夫人失敗的第三個原因是沒有妻黨,就是妻子的妻,戚夫人在劉邦的陣營中間她是只身一人過來的,她不像呂後。呂後在這個集團中間她是有影響的,她是劉邦的結發夫妻,早年跟劉邦共過事,而且呂後她的兩個哥哥都是劉邦手下的功臣,我們講過他都被封為侯了,她有一個龐大的集團。所以呂後你看,劫持張良是她哥哥辦的,請商山四皓也是她哥哥辦的,就是她有一個家族的背景。而戚夫人沒有,就是孤身一人,她和劉邦集團所有的大臣都沒有聯系,就在這種情況,她是一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之下來和呂後來做權力之爭的,這種權力之爭實際上是一種政治鬥爭,戚夫人是無黨無派,既沒有妻黨也沒有自己的一派勢力,是孤立一人來和功臣派、外戚派在做鬥爭的。

畫外音:

戚夫人想挑戰皇後之位,但她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沒有認清自己在實力上和呂後之間的差距,所以雖然鼓動劉邦掀起了廢立太子的風波,但最終沒有成功,而自己也以悲劇收場,可以說戚夫人的錯誤在於判斷失誤。那麽劉邦在其中又起到了什麽作用呢?他對戚夫人的死又應該負怎樣的責任呢?

王立群:

那劉邦呢?劉邦叫難辭其咎,劉邦的難辭其咎主要是三點,第一,立儲過早,他立這個太子什麽時候立的呢?他做漢王就立了漢王的太子,當了皇帝就把那個王太子轉變一下就成了皇太子了,立得太早,所以這個立得早的時候他往往看不出來。劉邦立他的長子做太子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後面還有幾個兒子呢,到後來他稀裏嘩啦來了一批兒子,等那八個兒子都出來了,他發現這個嫡長子不行,但是已經立過了再改很難,叫立儲過早,這是一點。第二點,慮事不周,考慮事情不周全,這就我們看到劉邦這個人的兩面,劉邦在和項羽的鬥爭中間有他老謀深算的一面,劉邦在和諸侯王的鬥爭中間也有他老謀深算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劉邦也有考慮事情非常簡單,處事非常粗糙的一面。你比如說他支持戚夫人要換太子,要奪這個儲君之權,這個戰爭是輕易不能發動的,一旦發動以後後果不堪設想。劉邦就沒考慮到,他沒有想到這件事一旦公開化呂後很生氣,問題很嚴重,他沒想到這一點,所以事情出來以後功臣派反對,呂後派反對,他沒有辦法。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戚夫人的錯誤是劉邦誤導的結果,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優柔寡斷,按照我們看史書的記載,轉折點是商山四皓的出現,實際上商山四皓能夠代表社會輿論嗎?那是張良制造的假象。後來很多古人在評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說,劉邦當時就是把商山四皓殺了又會怎麽樣呢?所以,這場儲君之爭最後給戚夫人,給愛妃愛子帶來那麽大災難,劉邦是難辭其咎的。

畫外音:

戚夫人想挑戰皇後之位,這給呂後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呂後的第一反應是惶恐,害怕自己的皇後之位不保。但呂後畢竟經歷過很多人生磨練,她知道,當事情找上門來的時候,恐慌害怕是無濟於事的,所以呂後在最初的慌亂過後她迅速冷靜下來。那麽面對戚夫人的挑戰,冷靜下來的呂後做了什麽呢?

王立群:

第三點,我們看呂後,呂後在這件事情上做得非常好,我們叫“應對得力”。呂後在這件事情一發生的時候,呂後確實感到很恐慌,一個是擔心兒子,一個是擔心自己。但是呂後和戚夫人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女人,我們講過戚夫人是通過征服男人在征服世界的這種女人,而呂後是一種什麽樣的女人呢?呂後是不通過男人,是仰仗自己的力量就要征服世界的女人,所以她跟戚夫人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兩種女人。呂後在這件事情上我們說她應對得力,主要指這麽幾點,第一借力打力,呂後非常巧妙地借用了三種力量,第一,功臣派的力量,功臣派像叔孫通、周昌、張良,都反對劉邦易位太子,這種力量呂後利用了,而且用得很巧妙。你看周昌“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詔”,她一聽說,不顧自己皇後的高貴身份跪謝周昌,那她這一跪那周昌更來勁兒了,以後沾著她兒子的事周昌都要撲上去了,這就叫借力,借助了朝臣的力量,關鍵時刻能大能小,能借助大臣的力量來約束劉邦,這是呂後很得力的借助大臣。第二,借助商山四皓代表的輿論力量,商山四皓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輿論,商山四皓是張良制造的一種假象,但呂後就利用了商山四皓,用最謙恭的語言寫信,用最貴重的禮品相邀,把四個老頭請過來了,這四個老人一來讓劉邦就收手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呂後其實是借用了商山四皓的力量。當然最後還有一點,她借助妻黨的勢力,她的兩個哥哥都幫了她,特別是呂澤對她幫助很大,應當說,呂後在借力打力方面做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