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風歌(二十七)謀聖受封

畫外音:

劉邦總結戰勝項羽的“三傑”時,把張良列為“三傑”之首,而且劉邦對所有的部下都是想罵就罵,唯獨對張良言必稱其字“子房”,古代稱人稱字是表示尊敬,這對經常口吐臟字的劉邦來說就實屬不易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張良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過大功,所以建立漢朝之後論功行賞,張良名至實歸被封為留侯,那麽張良究竟為劉邦立過哪些功勛呢?

王立群:

張良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很多了,張良被封侯,他到底立過多少功勞,我們都講過,我們在這兒先把它概括一下,張良為劉邦所立的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滅秦,第二是亡楚,在滅秦和亡楚這兩大戰役當中,張良都立了很多功。

滅秦之功主要是兩點,兩個方面:第一是攻取南陽,免除後患,這個我們講過,講劉邦西入秦關經過南陽的時候,劉邦把南陽軍隊打敗,並沒有把南陽的軍隊解決,劉邦就匆匆忙忙走了,然後張良提出來說這不行,你這時候西行入關,後邊的有南陽的軍隊沒有被打垮,前面有堵截的秦兵,前後夾擊,這個情況非常危急,劉邦聽了建議就主動回來,把南陽問題給解決了,這是張良為劉邦滅秦立的第一功。

第二功叫智取峣關,進入鹹陽,峣關這一仗是劉邦進入關中以後打的很關鍵的一仗,武關幾乎沒有打就過去了,為什麽到峣關這兒這一仗很關鍵呢?因為這時候秦二世被殺,而且秦王子嬰已經殺了趙高,子嬰掌了權了,子嬰不是一個無能之輩,所以子嬰掌權以後,子嬰調集重兵在峣關阻擊劉邦,劉邦當時急於入關,就想拿出自己的家底兩萬人跟秦軍拼了,想急於拼過去,搶先進入鹹陽,誰先進誰就可以做關中王啊,劉邦這時候已經急,了因為峣關離鹹陽已經很近了,但張良不同意,張良的辦法是什麽呢?先派人去跟人家談,而對方又打聽到守峣關秦將是商人的子弟,商人重利,拿錢賄賂,然後跟秦將商量好一塊兒滅秦,瓜分關中,等秦將麻痹了,然後張良勸劉邦趁這個機會打峣關的守軍,就這樣打過去了,應當說在滅秦之中,張良幫劉邦的忙主要是這兩件事立了功了。

張良主要做的事是在亡楚,就是打敗項羽這件事情上做了很多工作,那就是在這一個方面,大概有八件事是張良立了很大的功勞。第一件就是退出秦宮、還軍霸上,這個我們前面講過,這是指劉邦一入鹹陽就想留宿秦宮,第一個反對的樊噲,第二個支持樊噲的張良,樊噲的反對無效,張良的支持發揮作用了,這劉邦退出來了,這就退出秦宮、還軍霸上,這件事情意義很重大,我們在上一集講過了,這個不再重復,這是張良為劉邦立的第三功。

第四件功勞是利用項伯,化險為夷,這指鴻門宴,鴻門宴這件事情中間,本來劉邦這是一劫,躲不過去的,本來項羽第二天滅劉邦,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但是沒有想到來了一個項伯夜見張良,這個事整個就完了,張良幫助劉邦出了主意,騙了項伯,然後利用項伯又騙了項羽,這是張良立的第四功。

第五是彭城大戰失敗以後,劉邦跑到了呂後的長兄呂澤駐軍的地方,就是下邑,在下邑這個地方,劉邦得到一個短暫的喘息,在這個地方劉邦提出來了一個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一個戰略策略,就是“捐關以東”,劉邦吃了個大虧以後,下決心把函谷關以東土地全捐出來,只要能幫我打敗項羽,我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部封給這些人,不要了,張良提出來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可以用三個人,你手下的韓信,還有一個彭越,項羽手下有一個黥布,這就是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的第五件事,叫下邑劃策,重用人才。張良一共為劉邦立了十件大功,這十件大功中間叫我看來最重要的是這個“下邑劃策”,其它都是解決了一個局部問題,比如南陽守軍啊,打峣關的問題,鴻門宴雖然很重要,它只是臨時解決一個眼下的危機,真正關系到全局性戰略問題得到解決的就是這個“下邑劃策”,這個“下邑劃策”是劉邦提出來戰略,張良提出來辦法,怎麽辦?怎麽把你這個大戰略落實下來,這是第五件事。

第六件事是阻封六國,集中力量,這是指什麽呢?這指的是劉邦打得受不了的時候,曾經接受酈食其的意見,鑄了六國的國君的印,想封六國的後代為國君,結果張良回來了,他請張良參謀一下,張良一口氣說了個“八不可”,一不可,二不可,一直說到八不可,把劉邦說得嘴裏含的飯吐出來,把酈其食臭罵了一頓,把鑄好的印全消了,這是第六件大功。

第七件大功是勸阻劉邦,加封齊王,這是指韓信拿下齊地以後,要求封假齊王,劉邦不想幹,而且罵韓信的使者,當時是兩個人,有陳平,也有張良,主張封韓信,千萬不能得罪韓信,這是第七件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