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風歌(二十一)分封之爭(第4/4頁)

王立群:

一個人除了會趕車,再除了忠誠,你沒有其他本事也不行,夏侯嬰其實還有一大本領,這一大本領叫慧眼識人,這是夏侯嬰很大的一個本事,他自己倒沒有能耐,不像張良、蕭何、韓信,但是他能看出來誰有本事,然後推薦給劉邦,你看我們過去講過,我們過去講過韓信,誰在刀下留了韓信的命啊?夏侯嬰啊,當13個同案犯都被殺,最後一個要殺韓信的時候,來人了,來的這個人就是夏侯嬰,結果韓信喊了兩句話,夏侯嬰一聽,出言不俗,就讓把人給放了,那麽那麽多人為什麽聽夏侯嬰的命令呢?夏侯嬰跟劉邦的關系不一般,夏侯嬰職務本身很高,是太仆,所以他一說就放了,然後跟韓信談了一番話,第一個向劉邦推薦韓信的就是夏侯嬰,當然夏侯嬰推薦分量不重,沒有蕭何推薦的分量重,蕭何最後把他推薦成大將軍了,夏侯嬰達不到這個程度,但是夏侯嬰至少在韓信身上有兩功,第一救了韓信一命。假如殺韓信的時候,夏侯嬰不是剛好來到,那韓信不是早成了刀下之鬼了嗎,韓信要成了刀下之鬼,什麽蕭何月下追啊,那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救韓信的是夏侯嬰,第一個舉薦韓信的還是夏侯嬰,這兩功不可沒。而且夏侯嬰的舉薦讓韓信悟出來一個門路,讓韓信懂得了一個道道,就要想進入劉邦的法眼,那必須要有人舉薦,夏侯嬰不行,我再找一個比夏侯嬰說話更算數的人,這才找到蕭何,這個功不可沒,這是第一個因。第二個人我們前面也講過,項羽手下一個重要的將軍,在項羽自殺以後,最後被劉邦通緝,劉邦一定要抓住他,我們講過這個人,這個人叫季布,救季布的是誰啊,一個朱家,一個夏侯嬰,朱家給他買過來放在家裏,告訴他兒子,他幹不幹都行,但是每頓飯你得陪著他吃,然後朱家到京城去找夏侯嬰,當時我們沒有分析,有一點沒有講,朱家作為一個俠客,他為什麽去找夏侯嬰,他不找蕭何,不找張良,也不找陳平,他直接找的是夏侯嬰,這說明夏侯嬰至少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間,他具備兩點,第一這個人厚道,厚道人,所以朱家一找到夏侯嬰,夏侯嬰就明白這個通緝犯就在朱家的家裏邊,假如夏侯嬰不是個厚道人,那完了,一舉報,不但把季布抓了,連朱家也跟著受牽連了,人家敢去找你幫忙,說明這個人厚道,如果這個人太狐狸了,別人不敢找他,如果是老狐狸更不敢找,所以在這個事情上。

朱家找到夏侯嬰,夏侯嬰一聽就明白了,找了個機會(給)劉邦講道理,就給劉邦講了三點:第一,說季布忠誠項羽,忠誠是美德。第二,項羽的部將你殺不完。第三,你要把季布這樣的人逼跑了,那將來是你的大難,劉邦就赦免了。這中間救季布的又是夏侯嬰,夏侯嬰他做好事啊,救了韓信,救了季布,救完就推薦,最後一個我們沒有講過的,高祖十一年,最後一個諸侯王叛亂,就是黥布叛亂,這一次叛亂消息傳到京城,劉邦當時很震驚,因為黥布是項羽手下的第一悍將,最能打的人,巨鹿之戰第一個打過去的就是這個黥布,所以黥布一叛亂,劉邦問他身邊的人,劉邦身邊的很多將領說了三句話:“發兵擊之,坑豎子耳,何能為乎?”這個話翻譯成現代漢語什麽意思啊?派兵滅了他,殺了這家夥,他能幹點什麽,這個話跟舉報韓信叛變的人說的話基本完全一樣,說明劉邦身邊有一些人只會迎合劉邦,不會說一句有分量的話,而這個時候夏侯嬰找到他手下的一個門客,他那個門客是誰呢?曾經在項羽的西楚國做過令尹,令尹就是宰相啊,在項羽手下一個做高官的人是夏侯嬰的門客,我們剛講過夏侯嬰由於為人厚道,包括項羽手下的人,在項羽死後投靠夏侯嬰,夏侯嬰都收留了,這個人姓薛,叫薛公,所謂薛公就是在薛縣做過縣令叫薛公,他就問薛公,黥布怎麽會叛亂的呢?這個薛公就告訴他,黥布造反是應該的,該反,為什麽該反呢?他說你想想韓信、彭越、黥布這三個人是功勞相等、休戚與共,這三個人韓信殺了,彭越殺了,那黥布害怕被殺,他非反不可,所以你要叫黥布不反,那不可能,所以黥布是被逼反的,這個話一說夏侯嬰就覺得這個薛公很有頭腦,推薦給劉邦說我的門客裏有一個人非常了解黥布,對你這次平叛很有幫助,然後劉邦就召見了這個薛公,薛公向劉邦進言、獻計,劉邦就按他的做法,順利地平定了黥布的叛亂,薛公跟劉邦談的是什麽?怎麽平叛的?這個將來我們講黥布叛亂的時候再詳細講他,總而言之是由於夏侯嬰的舉薦,劉邦才從薛公那兒知道怎麽樣去平定黥布的叛亂,所以在劉邦第一批封的十侯之中,無論是曹參,無論是夏侯嬰,都是很有功勞的人,應當說劉邦這個分封還是比較正確的,當然我們說這一次封了十個侯,我這一集只講了兩個曹參跟夏侯嬰這兩個人都是立了大功,該封的人。那麽是不是其他的人也該封侯,其他的人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功勞呢?請看下集,奇謀天才,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