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風歌(二)時代玉成

畫外音:

秦始皇晚年,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負責押運一批到驪山修秦陵的刑徒,剛出發不久,這些刑徒就紛紛逃跑,無奈的劉邦只好把剩余不多的刑徒全部放走,這件事歷史上稱為“豐西澤縱徒”。無法交差的劉邦為了躲避秦朝中央政府的追捕,只好在芒碭山隱居下來,但是隱居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就在劉邦找不到突破口時,一個突發事件幫了他的大忙,那麽這時到底發生了什麽?它將給劉邦帶來什麽轉機呢?

王立群:

無論劉邦有多少傳奇色彩,他當時的一個現實就是“豐西澤縱徒”這個事件,把他逼到了人生的死角,你隱藏在芒碭山只能是權宜之計,你蟄伏在芒碭山,他也不可能是長期的,怎麽辦?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件事改變了劉邦的命運,而且這一件事在中國歷史上也影響非常之大,那麽這件事是什麽事情呢?這件事就是大澤鄉陳勝、吳廣的起義。

因為劉邦“豐西澤縱徒”我們上集講過這個縱徒事件發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三說,就是秦始皇晚年出現的這個事,離秦始皇死後第二年就出現的大澤鄉的陳勝、吳廣起義,時間已經非常接近,所以我們現在不能準確地判斷出來,劉邦是在什麽時間隱居在芒碭山的,但是我們可以知道劉邦的芒碭山的潛伏和陳勝、吳廣的起義離得很近,所以這個潛伏沒有多長時間就爆發了一件大事件。這個事件就是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這個起義的事件的原因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不講過程了。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一批人,一共是九百個戍卒要到邊疆服兵役,這個邊疆就是漁陽,就是今天的北京密雲來服兵役,從安徽到北京來服兵役結果呢?遇見大雨叫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有這麽個記載按照法律只要誤了期一律殺頭。當然這個事現在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說我們現在從地下考古發掘發現的,秦代的竹簡秦代的簡牘上沒有這樣的記載,我們看到有的記載什麽呢?誤期以後罰,罰錢,沒有說誤期以後殺頭,有人把這寫到書裏邊,並且說司馬遷欺騙了我們。這是對歷史的一個誤讀,我們在這裏要糾正一下,因為我們確實現在考古出現的秦代的簡牘記載了服徭役誤期是要罰錢的,但是你不要忘記了我們現在出土的秦簡中間沒有兵役誤期要罰錢的。陳勝、吳廣服的是兵役,我們現在發現的這些秦簡是徭役,徭役跟兵役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徭役就是你去無償地為國家做一些工、打工。兵役是要你參軍的,所以誤了徭役可以罰錢,誤了兵役怎麽樣?

我們現在沒有看到秦簡,我們只看到了《史記·陳涉世家》的記載“失期法皆斬”。所以我們根據這麽個記載來看,不能夠推翻《史記·陳涉世家》的記載,也不能做那樣一個解讀,那是對觀眾、讀者的一個誤導。假如說真有誤了期限只罰錢不殺頭,你想想陳勝、吳廣何必去冒死造反呢?罰幾個錢就讓他罰啊,拿自己的命去賭啊?假如陳勝、吳廣瘋了,他倆神經搭錯筋了他倆要去造反,那九百個人憑什麽跟他去啊?那九百個人如果知道誤了兵役只罰錢不殺頭何必跟著陳勝、吳廣去造反呢?他倆要是出了神經問題,那九百個人都出問題?那解釋不通的。但是大澤鄉起義,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標志性的事件,對蟄伏在、潛伏在芒碭山的劉邦來說可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改變他命運的一個機會、一個事件。

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陳勝、吳廣當時起義的時候他們想到什麽呢?只想著冒死一搏,因為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前他們商量的時候說過這麽兩句話“等死,死國可乎?”同樣是個死,為了國家的事情去死可以不可以呢?所以寫了個“等死,死國可乎?”可以看得出來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他認為你現在起來造反也是個死,我們現在不造反趕到那個地方誤期還是個死,同樣是個死那就拼一下,這就是他們起義的一個出發點。對起義前景的一個基本看法就是等死,他認為起義肯定是個死。但他倆都沒想到這個起義所引發的那個反應,就像我們今天原子彈內部的引爆一樣,原子彈引爆的原理就是由一個反應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應,所以我們現在看《史記》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高祖本紀》,你都可以看得出來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各地的老百姓紛紛把自己的父母官殺了,專殺父母不是親父母,父母官,把父母官全殺了,殺縣令的,殺郡守的比比皆是,而且成為一種天下的大趨勢。各地都把自己的地方官一殺,然後就起來響應陳勝、吳廣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