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遙遠的西行之路

1

老爺子張松樵的腿傷恢復得很快,不到三個月就能下床,半年就基本痊愈,只是他再也離不開拐杖了。連醫生都驚嘆,這種康復速度簡直是個奇跡,說明老人的生命力之旺盛不輸於年輕人。

遭受重創的工廠也跟老板的傷勢一樣得到迅速修復和重建。老爺子在病床上就設計了一個重建方案,在南岸眾多的天然山洞之間開挖隧道,把分散的山洞連通,這樣就在大山肚子裏建起一座能躲避空襲的地下工廠來。許多人都對這個超乎想象和耗資巨大的工程提出異議,老爺子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固執和專斷,嚇得那些人趕緊閉了嘴。

“您為什麽要把工廠建在山洞裏呢?”父親也出面勸說,“要是抗戰勝利,您這些力氣不是白費了嗎?”

“誰能告訴我,抗戰還要打多少年呢?”老爺子目光犀利又深遠,“沒有人知道答案,恐怕連蔣委員長也不知道。但是只要日本人滅亡不了中國,我的紗廠就得開工生產,因為所有人都得穿衣服。”

父親又問:“您認為日本人會打到重慶嗎?”

老爺子搖搖頭,他的回答令父親心頭發冷:“不知道。如果真有那麽一天,工廠開不開工還有什麽關系呢?”

“咱們中國軍隊為什麽打不過人家?”

老爺子嘆息說:“你看日本人,有飛機,有坦克、大炮和軍艦,中國軍隊有什麽呢?只有漢陽造步槍。”

父親不服氣,反駁說:“我知道有支王牌軍第二百師,他們也有大炮坦克。”

老爺子點頭:“我也知道這支軍隊,報紙上稱他們為‘常勝之師’。要是中國軍隊都像二百師一樣,日本人也不敢那麽猖狂了……我來考考你,中國有多少抗日軍隊?”

父親答不出。他聽見爹爹說:“告訴你吧,一共約有三百萬左右吧,其中中央軍有一百多萬人。那麽第二百師有多少人呢?”

父親還是回答不出來,他很懊悔,當初怎麽沒問問表哥呢?還是老爺子給出答案:“通常一個師只有五六千人,第二百師有九千人,姑且算一萬人吧,僅占全國軍隊三百分之一,占中央軍不到百分之一,這點力量能對抗戰大局起多少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父親馬上提出尖銳的問題:“政府為什麽不把中央軍都變成二百師呢?如果那樣的話,打敗日本鬼子不就快了嗎?”

老爺子用贊許和欣慰的目光看著兒子說:“這就是我為什麽要把工廠建在山肚子裏的原因。日本飛機膽敢在中國的土地上天天搞轟炸,就是因為咱們中國太窮、太落後。若要把中國軍隊都變成王牌師,打敗擁有飛機大炮的日本人,我們得做好十年、二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準備!”

老爺子不可動搖的意志得到夜以繼日地貫徹執行,數以千計的民工參加了這座地下“長城”的建設。重建工程還得到市政當局的大力支持,市長親自過問並指派一支有經驗的礦井施工隊前來支援。一九四○年過大年的鞭炮響過之後,父親同拄著拐杖的老爺子一道走出家門,老爺子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意,因為他看見自己親自設計的宏偉藍圖正在變成現實,一座人工開鑿的山洞工廠已經初步具備了開工生產的能力。

但是開工的日子卻一再推遲,原因是國外購進的機器遲遲不能到貨。公司董事會是通過香港安利英洋行從英國購進的紡織機器。此時雖然英國人正在歐洲與德國法西斯苦戰,但他們在印度的工廠還是如期完成了生產合同並把機器裝船。如果放在抗戰前,機器從印度加爾各答海運到上海港,再換裝江輪運到重慶碼頭,一般只需要三個月時間。但此時,日本人封鎖了中國沿海的所有出海口,企圖困死重慶政府迫使其投降,國外物資送達大後方的通道就只剩下一條連接緬甸的滇緬公路了。英方只得將商船的卸貨地點定在仰光港。

由於事關工廠生死存亡,張松樵不顧年事已高,決定動身前往仰光,要親自把這批機器運回來。家裏人都知道老爺子的行事風格:他不想做的事情誰也勸不動;他要做的事情誰也攔不住。老爺子走到正在埋頭做功課的父親身後,背著手,足足看了幾分鐘,嚴厲的目光越過他肩頭投射到桌子上,好像要檢查兒子的功課一樣。父親裝作專心做功課,其實在期待某種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果然,經過短暫沉默之後,他聽見爹爹說:“述義,收拾東西,跟我一道走。”

父親又驚又喜,結結巴巴地說:“現在……嗎?”

老爺子清晰地回答:“是的,馬上。”

父親被這個從天而降的喜訊漲紅了臉。他幾乎是歡呼雀躍地跑進跑出,恨不得把這個好消息廣而告之。

張松樵的決定無異於在家裏投下了一枚炸彈。柳韻賢哪裏舍得讓兒子去異國冒險?一路上餐風露宿不說,還有敵機轟炸和種種風險不測呢。老爺子則完全不以為然:“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根本沒有戰爭。再說跟著我一道,哪有什麽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