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人心(第3/3頁)

跪地的太監連忙答道:“回稟娘娘,李公公被陛下叫到垂拱殿掌燈了。”

垂拱殿,是治政之殿,與內宮相距甚遠。在垂拱殿掌燈可不是小官,能在治國理政的皇帝身邊伺候,可見權柄之重,那皇帝身邊喊著“有事啟奏”之類言語的,這個垂拱殿的掌燈也有資格。

只是這李得忠是不是真去掌燈了,這就不一定了,興許早已在哪裏被埋了也說不定。

李皇後聞言,雙眼微微一沉,嘆了口氣,又看了看早已看不見的兒子,慢慢起身往回。伺候幾十年的太監,說沒了就沒了。這皇宮當真是個吃人的地方。

李皇後的痛心疾首、痛徹心扉,又如何能在這些奴才面前顯露。

垂拱殿內,人不少,徐傑也在其中,就是獨獨不見那個掌燈的太監李得忠。

老皇帝坐在龍椅之上,手扶書案,並不去看殿內眾人,此時他心中大概也是七上八下,下棋之人,好似只有兩個,一個老皇帝,一個李啟明,兩人都不可能平靜得了。

徐傑就這麽站在大殿之內,左右看著旁邊的人,也不斷去看歐陽正,興許徐傑也有一些緊張,生死存亡徐傑面對過,但是這一次沒來由緊張不已。

看得歐陽正面色如常,徐傑似乎也能安寧一些。這也是人為何是群居動物的原因。

此時也正看得廣陽王夏文從側面走了進來,手上端著一個托盤,托盤上放著一個大碗,兩個小碗。

“兒臣拜見父皇。”夏文端著托盤,恭恭敬敬一禮。

老皇帝夏乾見得自己兒子進來拜見,嚴肅的表情之中泛起了些許的笑意。老皇帝做的一切,大概就是為了這個兒子了,如今已然到得這個節骨眼,只要功成,便可身退了。這個時候看到這個兒子,當真有些欣慰。

“休要多禮了,文兒且先見過諸位愛卿。”老皇帝如此一語,也是老皇帝知道自己若是真的要身退的時候,大殿之內這些人,才是自己兒子將來的倚靠。那些什麽士子大才,那些夏文身邊的往來無白丁,與大殿之內這些人比起來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老皇帝甚至想好了,將來歐陽正可當尚書仆射,謝昉可以當翰林大學士,今日金吾衛忠心軍將,來日當也是邊鎮主帥人選,還有一個王元朗,可以執掌樞密院大印。

這些安排,文武皆有,足夠了。這些人也是久經考驗之人,忠心不二,王元朗,能受十幾年屈辱。歐陽正,十幾年貶謫,依舊忠心耿耿。謝昉,一個正統清流,清到對於加官晉爵都不那麽在意,清到能與吳伯言成為好友。

這些人留給夏文,老皇帝才真放心。

老皇帝興許忘記了一人,那就是年少有為的徐傑徐文遠。

至於徐文遠,興許老皇帝自己都沒有想好,用之?棄之?

好在,來日雖然不長,卻也還有一些時日,只要老皇帝在世,老皇帝便不相信這個徐文遠能脫了他的手掌心。

到底最後用之棄之?其實只有一個考察關鍵,就是夏文能不能如老皇帝一樣掌控得住徐傑。

徐傑在老皇帝心中,已然不是如歐陽正一般的人物了。已然成了一把雙刃劍。只要有些許擔憂,必然要棄之如敝履。天下能辦事謀事者眾多,沒有誰是不可或缺的,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