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矮與射,報仇雪恨(第2/4頁)

徐傑聞言點點頭:“‘射’字卻麻煩得多,漢字由來,大多以形意演化,以象形文字起源。上古金文與篆書之中,‘身’便是指人的身軀,‘身’字之形,也就是人身體的模樣,有頭有軀幹有手腳。‘寸’本就是丈量長短的單位,但若問‘寸’字起源,也是從箭矢而來,古人最初以箭矢為丈量長短,寸字的由來,便也有這個原因。若是看上古小篆中的‘射’字,更是清楚,乃是身旁畫著這柄弩的模樣,而‘寸’字的演化,其實還能看到弓弩的痕跡,橫豎交叉為弓弩,中間一點為箭矢。身與弩的結合,自然就是人在射箭,是為射也!此射不是人只寸長之意,而是人在射箭之形。”

徐傑話音一落,老皇帝已然拍手叫好:“好,如此說來並非是先人把兩個字混淆了,此惑得解也。有人讀書,不求甚解,徐文遠讀書,深入其中!當真是好學問!”

在場十幾人,皆是聽得連連點頭。在場之人都是博古通今之輩,徐傑這個解,顯然不是牽強附會。

朱廷長早已黑臉退到了一邊,按理說朱廷長能為諸相公之首,心計城府必然不一般,今日卻不知為何在這小事上要與徐傑過不去。要說朱廷長是為了拉攏翰林院大學士,興許有這個可能。但是有沒有另外的原因呢?

崔然卻尷尬非常,也頗為懊惱,這個答案,其實並不如何高深,崔然若是回去深思幾番,認真翻一下古籍,顯然是能弄明白的。只是當場在此,崔然就是被難住了。

老皇帝看得崔然的面色,開口笑問道:“崔卿以為徐文遠此解如何?”

崔然擠出了一點笑意,輕聲答得一語:“此解不錯。頭前老臣心中倒是想到了矮字之解,只是這個射字有些復雜,所以才說回去翻一翻古籍。翻看了古籍,也就明白了。”

崔然也是在給自己下台階。

“崔卿,江山代有人才出啊,可不得小看了年輕人,這回你當覺得徐文遠可以當官了吧?”老皇帝調笑一句,心情極好。看面前這個徐傑徐文遠,更是越看越是喜歡,讓這個徐文遠來輔佐未來的皇帝,老皇帝更覺得自己沒有選錯人,就徐傑這個讀書認真嚴謹的態度,便能知曉這個徐文遠必然做事也是這般認真嚴謹。有才有謀,辦事認真嚴謹,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另外還有一點,老皇帝知道徐傑,能文能武。

崔然剛自己下了一步台階,老皇帝此言,卻是讓他有尷尬起來,唯有拱手一禮,不言不語。這回翰林院大學士的老臉算是丟得不小。

“徐文遠,今日殿試忙碌,你的事情就到這裏了,來日再召你入宮來見。”老皇帝的高興,顯然也有對自己識人眼光精準的自得。

徐傑左右拱手,這回是真正喜氣洋洋出了大殿。

大殿之外粱伯庸見得徐傑喜氣洋洋而出,滿臉的笑意,不自覺竟然也少了幾分緊張,劇烈跳動的心,也安穩下來不少。

一個苦讀多年的學子,第一次面見皇帝,還要聽皇帝問話,如何能不緊張?

大殿之外一百多人,卻只有三四十人進殿,隨後眾人便被安排出了皇宮,等候放榜之日。顯然這些考上之人,並非都有資格被叫進去問上幾句。

徐傑本還以為人人都要進去走個過場,在場眾人大概都是這麽以為的,好在粱伯庸也進去對答了幾語。那些沒有再進殿之人,臉上是遺憾,心中是擔憂。

殿試一日,餓得徐傑前胸貼後背,出了皇宮第一件事就是拉著粱伯庸尋個地方飽餐一頓。

粱伯庸還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麽名次,徐傑卻已知曉,只是並不多談。

粱伯庸激動非常,酒還未喝,便是激動而言:“文遠啊文遠,二十多年苦讀,終於撥開了雲霧見天明,粱家列祖列宗在上,我粱伯庸終於熬出頭了。”

徐傑看著粱伯庸的激動,心下也是開心不已,提杯開口:“預祝梁兄進士及第!”

粱伯庸喝了一杯,擺擺手道:“進士及第就不想了,有個二甲三甲,也心滿意足。進士及第是文遠你想的事情。”

徐傑也搖搖頭道:“我也不可能進士及第了,二甲而已。”

粱伯庸只當徐傑是謙虛,又道:“京中誰人不知你徐文遠才名,謙虛作甚?若文遠你不得一甲,且看看何人能得一甲。”

徐傑也只是笑了笑,名次早已落定,一甲是無緣了。

徐傑玩笑埋怨了幾句,說宮裏實在是小氣,連頓飯都不給吃。然後兩人大快朵頤一頓,走出路邊的小店,粱伯庸又邀請徐傑往那消遣之地去,徐傑卻是婉言拒絕了。

徐傑拒絕的原因,也就是粱伯庸之語,如今的徐傑,贏得了這偌大的名聲,到得青樓雅苑裏,必然人人都會出言擡舉,把徐傑高高擡起,狀元榜眼之語必然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