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春闈會試,衛十五(第2/5頁)

春秋無義戰,最初的意思,乃是說發動戰爭的權利應該是周天子的,而不是諸侯的,只要是諸侯發動的戰爭,都是不義的戰爭。

延伸到後來,也說春秋中後期的戰爭,都是自私自利的戰爭,沒有真正為大義而發動的戰爭。這就是禮樂開始崩壞,也就是周禮之禮,慢慢失去的約束力。連帶打仗的方式都變了,變得陰謀詭計,變得《孫子兵法》。

那個時代的人,許多人是仰慕周禮的,也是仰慕一種程序正義,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的規則。也有許多人想重新恢復周禮。

論春秋無義戰,徐傑論起來,倒是把戰爭進行了一番分析,為什麽要發動戰爭,發動戰爭的原因,發動戰爭的意義,發動戰爭要達到的目的,什麽樣的戰爭、什麽樣的勝負,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更把大華如今的局勢分析了一遍,也闡述了許多戰陣勝負之後的國家之間的政治利益問題。

其實徐傑還是把一道經義題做成了策論題,題目本意是想讓考生詳細說明道德與道義之類。但是徐傑顯然並不崇尚那一套,徐傑是務實派,戰爭更是務實的事情,能到戰爭這一步,已經就是禮義這些都無用了,已經就是赤裸裸的爭奪拼殺了,徐傑顯然不願意去談什麽戰爭裏面的禮義。

鄉試考舉人的時候,徐傑也是把一道經義題答成了策論題,此時還是這麽一套。

再答策論,寫人口與農耕的關系,旁人答案自然都是如何修繕溝渠灌溉,如何提升百姓的生產熱情,如何物盡其用,如何避免浪費。

徐傑對這些卻只是只言片語而過,徐傑提出了一個理論,商貿與殖民理論,兼具稍微一提的移民理論。

當然,只是理論而已,並非實際操作的詳細。其中也還有許多操作實際的問題,但是無疑這個理論是能解決問題的。這個理論其實也與文人的價值觀是有些違背的。

大華朝有海禁,就是民間船只不能出海,雖然到如今這海禁並未有很大的約束力,但是明面上海禁還是一條很重要的朝廷公文。

答完這些題目,看著滿紙的筆墨,徐傑忽然也有些擔心,擔心自己是不是觀點過於先進,是不是會“嘩眾取寵”,徐傑擔心的自然也是怕自己這會試會不會名落孫山。

考完試,京城的夜,燈火通明,所有的娛樂場所都人滿為患。

徐傑卻拒絕了許多人的邀約,在家中並不出門。接到了一封江南的來信,也回了一封,只交代一句:仔細看好人,來日要用之時再押送入京。

書徐傑已經懶得再看了,刀卻耍了起來,徐傑的宅子裏,都是耍刀的江湖漢,徐傑心中也有一種迫切追求武藝提高的想法,若是放在江湖上,徐傑這般的武藝,到哪裏也能成一方豪傑,賺一份家業不在話下。

但是徐傑的處境,身邊的先天高手來來去去,太多太多,這讓徐傑有一種擔憂,擔憂自己這條小命會不會一不小心就交代了。

刀還在練著,先天高手就來了,一個劍客,就這麽一躍而入。

楊三胖不知何時也出現在了徐傑身邊,那劍客躍入院中,邁腿慢慢往徐傑走來。

楊三胖在徐傑耳邊說了一句:“此人絕頂的厲害。”

徐傑點了點頭,往前迎了兩步,拱手問道:“不知哪位高人大駕光臨?”

來人年紀不大,興許與徐仲不相上下的年紀,面色陰冷,口中只道:“本座排名二十三!”

徐傑聽懂了,眉頭一皺,問道:“不知有何貴幹?”

衛二十三腳步一停,看了楊三胖一眼,開口問道:“十五是不是被你家血刀堂擒到了?”

徐傑明白這衛二十三是來要人的,徐傑卻不想給,搖搖頭道:“正在追緝,卻還並未尋到。”

衛二十三聞言笑了笑,笑得有些狠厲,口中又問:“當真?”

徐傑點點頭:“當真!”

“金殿衛清理門戶之事,從不假人之手,血刀堂可不要越俎代庖。”衛二十三再言,有些威脅的意味。

徐傑還是擺擺手,說道:“若是僥幸尋到了此人,殺了是自然,但是屍體一定交到你們金殿衛手中。”

衛二十三還是那難看的笑,笑著點點頭:“本座等著屍首送來!”

說完衛二十三已然離去。

“解元公,看來你家真把人拿到了。”楊三胖說了一句。

徐傑並不正面回答:“拿到最好,殺之方能解恨。”

楊二瘦卻道:“這秀才一向矯情,那金殿衛之人想來是已經知道了,不過秀才還是對老子的脾氣的,金殿衛又算個什麽,自己拿不到人,還想坐享其成,天下哪裏有這般的好事。”

徐傑聞言苦笑一句:“我已經是舉人了,興許過不得多久就是進士了,哪裏還是什麽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