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父子,男女(第3/5頁)

夏文不是聽不懂老皇帝呵斥之語,夏文卻還是答出了心中以為的正確答案。夏文先想的是撇清自己的幹系,再想的是向老皇帝證明自己是如何的正直,如何的君子。

“退下!”老皇帝似乎更怒了一些,怒的不是夏文這一番話語,怒的是這個兒子怎麽這麽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江山社稷,家國大事,夏家三百年基業,扯這麽多正人君子,有何用?有個屁用?

夏文見得老皇帝如此發怒,哪裏敢就這麽走了,連忙再解釋一句:“父皇,兒臣自小就學那聖賢之道,自小就知道君子慎獨,這麽多年來皆以為準繩,萬萬不敢有絲毫背道之心!”

帝王心術,夏乾在實踐中學了多年,知道皇帝該有個什麽樣的心思。

討好皇帝、順利繼承大統的方式,夏文也學了多年。有先生教育的,有聖賢書裏看到的,有身邊友人閑談的。太子選仁選德,夏文深信不疑,夏文這麽多年做的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在父皇面前保持一個君子的形象。要比夏翰更有君子風範,要比夏銳更有君子風範,要比所有的皇子有君子風範。

內心的齷齪,內心的城府,內心的心機。都要在老皇帝面前掩飾得一幹二凈。

今日這一番交談,老皇帝興許是有些無奈的,夏文還在說那些聖賢之道,老皇帝極為無奈,夏翰不成器,夏銳更不成器,甚至老皇帝都不願意看到夏銳,唯有夏文入得老皇帝之眼,所以老皇帝病危之時,也只把夏文召回了京城。

奈何夏文今天的表現,實在讓老皇帝失望透頂。但是老皇帝還是沒有忘記自己身為父親的責任,開口又道:“你交友以才名論人,京城之中有個徐傑徐文遠,此人乃是淮西大江郡的舉子,今年也要進考。此人當交,更當學。好好與之學!當年徐文遠之師歐陽正,與朕同心同德。往後你與徐文遠,當也要同心同德。”

老皇帝夏乾眼中的徐傑,年紀輕輕,能謀大事,能謀人心。從幫助歐陽正回京,到謀那監察天下的事情,面面俱到,智計不凡。

夏乾並不知道徐傑與夏文之間的事情,此時說這一語,就是讓夏文與徐傑交好,夏文若得徐傑輔助在旁,夏乾興許也就能多一份心安了。

夏文卻是聞言一愣,哪裏料到老皇帝突然提起了徐傑,還叫他要與徐傑同心同德,心中只覺得復雜無比。甚至還有一些嫉妒之心。嫉妒的是自己在這裏挨了一通批評,老皇帝卻拿徐傑來誇了一通。

盡管心中有復雜的念想,夏文還是恭敬答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夏乾起身,擡手揮了揮,微微搖頭,往後而去。

留得那滿身是汗的夏文,站在當場愣了許久,方才轉身出了偏廳,急急忙忙去尋舅父李啟明商議對策。夏文倒是知道今日自己惹得老皇帝夏乾不快了,唯有焦急,焦急如何挽回今日丟失的形象,挽回自己可能要失去的皇位。

大早,歐陽正派人來喚徐傑去見。歐陽正也知道了昨夜之事,皇子被刺殺,金殿衛半夜捉拿徐傑,這些消息歐陽正大早都知道了,擔憂不已。

徐傑也連忙去見歐陽正,歐陽正今日也是難得拖延了自己到衙門裏去上值的時間,在家中坐立不安等候徐傑到來。

好在徐傑把前因後果說得清清楚楚,好在徐傑化險為夷了。

歐陽正皺著眉頭,不斷在書房內踱來踱去,臉上的擔憂還有,口中說道:“李啟明歹毒不減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既然要你的命。老夫就是再如當年那般被貶謫出京,老夫就是死,也要與他鬥到底,也要保住你的性命。”

徐傑心中感動不已,卻是連忙開口說道:“老師,切不可意氣用事,事情當一步步來,陛下有動勛貴之心,我們也就不必著急,配合陛下行事就是。謀定而後動,如此才是穩妥之策。”

歐陽正轉頭看著徐傑,欣慰不已,欣慰自己這個弟子怎麽這麽理智,這麽沉穩,這麽優秀。越是欣慰,歐陽正便越是憤怒,口中只道:“我先去見謝中丞,再回衙門裏。明日有早朝,當以牙還牙,教他幾個心腹之人身披枷鎖,入牢獄吃罪!”

歐陽正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與謝昉一起準備卷宗,準備材料,準備彈劾,準備朝堂之上辯論的話語,彈劾的就是李啟明的親信之人,如此當作報復。

歐陽正已然快步往門外而去,徐傑起身往外去送,送歐陽正上馬車。

歐陽正上了馬車急行而去,徐傑也準備起身回家。

卻是歐陽文峰到得身後,埋怨道:“文遠,你回京也有三四天了,緣何都不來尋我,到府上來也是來去匆匆,也不知你在忙些什麽。”

自從徐傑進了歐陽府的門,歐陽文峰就等著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