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戰場白骨纏草根(第2/2頁)

誰知道這個特進卻是個草包,事先不做刺探,竟然帶著大軍直奔鹽井之地,被人家當頭痛擊。

如今損兵折將,出師不利,真不知道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眾人默不作聲,王黼更加氣急敗壞,他是為了權勢而來大理,誰知道一無所獲。楊霖那廝派人從海上把大理段氏全部接走,自己接手了個爛攤子,跟一群野蠻的土司進行無休止的戰鬥。

好不容易又有了攻滅吐蕃的功勞,可以說就擺在自己的眼前,那韓世忠不過是區區的宣帥,一旦滅了吐蕃,誰也不能把功勞從自己身上搶走。

萬萬沒有想到,竟然出師不利,在這區區的小領主面前,就已經大敗而回。

對於王黼來說,吐蕃人四分五裂,不堪一擊的傳言,都快把他的耳朵灌滿了。

事實上在吐蕃確實如此,若是大宋的軍隊陣容煊赫,兵鋒極銳,勢如破竹,哪怕再不情願,這些吐蕃貴族和寺院也只能是開門歸降,從此以後成為大宋一個地方守臣,或者類似雲貴那些土司。

可是王黼這一敗,讓觀望的吐蕃領主們起了異樣的想法,大宋軍隊如此羸弱,我們為何還要怕他們。

就連北線都收到了影響,前來投奔內附的吐蕃領主和寺院原來越少,更多的則是選擇彼此之間加強聯絡,加倍派出各種各樣的哨探,看一看這宋軍有沒有實力吃下吐蕃。

雪上加霜的是,受此一敗的王黼,不知道整頓軍馬,再戰雪恥,反而畏縮不前。

宋人怯弱,一時成為吐蕃領主的笑談,西南吐蕃諸部對於大宋輕易收復大理的敬畏之心,也在慢慢散去。

很多部落,都摩拳擦掌,等著和僧尼部落一樣,從宋人頭上掠取一番。原大理邊境上,吐蕃人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