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身登九五(十九)(第2/2頁)

“今大漢諸州具定,唯有曹操劉備二逆賊私竊蜀中荊襄揚州等地不聽朝廷號令,還數度與朕之大軍交鋒,曹賊乃相國之後卻不思報效家國,劉賊名為宗室卻是狼子野心,數典忘祖,此二人皆乃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輩,當天下共誅之,天下共討之!今日朕便將那劉玄德自宗族之內除名,當傳示天下此二賊身邊助紂為虐者朕體上天好生之德可以既往不咎,甚可量才為用,但若其人執迷不悟,皆將以國法治之,亦與二賊一般為不忠不義不孝之輩,祖宗家人盡皆蒙羞!”以前劉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今身登九五自然更要將大義的名分用到極致,漢人好名,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可為滔天之罪,也許似荀彧諸葛等忠心之士未必能動其心,但對擾亂其中下層根基之處卻有莫大影響!

無論是朝代更叠還是權力交替,受影響最大的都是高層,至於中層與底層所受到的震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多是官照做錢也不少拿,只不過換一身官服而已。可不要忘了這些中低層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所在,劉毅的這道旨意著眼點就在此處,此外他所能影響的還包括曹操劉備治下的廣大百姓,即是以順討逆就要將這個利好運用到極限。

首道旨意在於孝,次道旨意便在於忠,劉毅要向天下宣示自己是以忠孝二字來治天下的,從第二道旨意之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天子對劉備的打擊力度還要勝於頭號大敵曹操,漢中兗州兩處連敗,曹孟德的勢力已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假若荊襄之地再一失去,他的滅亡也將為期不遠。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劉毅就更能借祖宗之名和大義之分斥之責之,此時並非另一個時空之中的漢末三國,由於科技的發展和紙張的逐漸普及這宣傳戰運用起來亦會有更大的威力與益處,亦可看出朗生對於劉備已然不再抱任何幻想,當要全力用兵予以絞殺!

至於荊南孫策劉毅在旨意之中還留了一手,在他心中曹操劉備這般的梟雄是絕對不會居於人下的,與他們對抗就要靠硬生生的實力將之徹底碾碎,可孫策此人雖為三軍之帥但若論雄才卻還要在二人之下,此時執掌荊南的還不是孫權,說不得借新皇登基之時就可行分化之策,與之相對的後續便是會派出密使去與之溝通,劉毅當要提出相當的條件以換取孫策的降服,倘若真能如此他一統天下的期限必要大大縮短,且這還不是主要之處,百姓之力和生產基礎亦能得到很大的保護,從這一點出發就是付出一些適當的條件並非不可接受。當然假如孫伯符執迷不悟還要與之相抗,那麽劉毅也會毫不猶豫的擊之!

從前番大戰之中就能看出南方三雄之間絕非鐵板一塊,雖有唇亡齒寒之實可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必定會從自身利益先行出發,就算與之協商不成劉毅亦會想法設法在三人之間埋下不和的種子,對今後的戰局便會有所效果。既要掃平三雄一統江山,還需顧忌天下民生與生產經濟的持續發展,到了此時單單一統天下已然不是朗生心中唯一心願,他要的是一個統一之後依舊強大無比的大漢,可以繼續實行其開疆辟土的心願,這一切已然出現了契機他就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漢室能有今日之局亦是眾位愛卿之功,此處朕早便看在眼內,今日朕初登皇位,自也要為眾卿一表功績!”天子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皆是精神一振,隊列亦顯得更為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