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身登九五(二十)

“我大漢自光武中興國運昌隆,及至桓靈之時方才有內臣外戚之亂,亂世亦是自此而現端倪,朕不必言先帝之失但亦可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朕每思及此未嘗不嘆息痛恨也。各位愛卿與朕皆乃國之臂助,唯望今後更能盡心竭力助朕治理江山,今亦在此為證,絕不塞忠諫之路,朕如此後者亦如是,若有所違,當以數典忘祖論之,眾卿家可鑒!”明確忠孝之後劉毅還要興諫臣之路,此番言語出於真心亦是一種宣示。

“皇上英明,理當如此!”甘寧趙雲楊彪聽罷皆是帶頭高聲言道,朝中百官也紛紛出言附和,亦是心中暗凜,自己在天子心中算是賢臣還是小人?皇上治國如治軍,今後定不可輕易有行差踏錯之處。

“楊老司徒與光和年間便是國之幹臣,為我漢室嘔心瀝血,實是功在社稷為老臣之楷模,董卓賊子亂政裹挾天子,老司徒又能忍辱負重上保先帝,這份隱忍之處便是我等武人亦不能及,天子至北平更為百姓生計國家安危操勞,所作所為皆可為群臣所效法!今朕特加司徒為山陽公,食邑五千戶,其子楊修楊德祖聰明過人文采超群亦加之定陰亭候,文樞閣學士!”本來以甘寧趙雲二人的功績及與劉毅的情義他們之位只在楊彪之上,但劉毅此為卻有敬老尊賢之效,洋洋灑灑一番褒揚之言也給予了老司徒極高的評價,楊彪自入京後就與劉毅合作無間,其孫女又是劉桓之妻,此時朗生登基之後自也要投桃報李。

漢末是一個文學極為繁華的年代,曹氏三父子便可稱其中翹楚,此外尚有竹林七賢等等等等,這些人很多皆不願做官不願出名,甘於隱居明志。對這樣的一批人劉毅雖談不上欣賞卻也沒有太大的反感,他在朝中設文樞閣就是讓這些清流文士有一個揚名之所,進入此處只是名聲與地位的提高並無太多實際上的權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對功名利祿不動心的,且此處發展下去也將成為朝廷輿論的主流陣地。

“皇上之言實在令老臣汗顏,前所為之不過為臣本分,豈能當天子如此之贊?這國公之位老臣實在是誠惶誠恐!”劉毅對楊彪的這番評價得到了大多數文武的認可,老司徒一直是群臣之首且人緣頗佳,更與天子乃是姻親,看皇上出言之時的態度誰又肯自討沒趣?楊彪越眾而出,待要行禮之時卻為劉毅所阻,此番姿態他是必須要做的,官當到楊彪這個份上,財帛利祿未必能動其心,但揚名之舉卻是例外,劉毅的這一番言語可說將他塑造成了群臣楷模,心中亦是感激。

“哈哈哈哈,這是老司徒謙虛抑己,所謂當仁不讓,以卿家之功績正該如此,方才只是其一,愛卿今年已近七旬,日後上朝便可有座,不逢祭祀或外邦來朝亦不用與朕拘禮。”劉毅一陣郎笑之後言道,這上殿不跪天子面前有座對滿朝臣子而言亦是一種無上的榮光。

“老臣謝陛下厚賜,今後定當為大漢鞠躬盡瘁!”楊彪聞言也是深深一躬朗聲說道,皇上登基第一個厚賜的便是他,對他自己及整個楊家都是一種榮寵,做臣子的能做到這個份上絕對算得上不枉此生。

“司徒安坐,朕此番南巡之時便逢百姓有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大漢除司徒之外尚還有劉禦史蔡學士及伏國丈等一幹老臣,若將朝廷比作民家,各位就是我大漢之寶。當年若不是劉禦史一力相助,怕是朕亦要多經坎坷,後在幽州書院教書育人更有萬世之功……”劉毅微微示意,早有內城擡了五個軟坐上來,分別放在楊彪、劉虞、蔡邕、伏完及孔融的身後,此時方才微笑言道,群臣聞之也頗有輕松之態。

誇獎的話不要錢,劉毅自不會吝嗇,對孔融與伏完的贊揚乃是禮節上的對老臣的尊敬,蔡邕為自己嶽父不便誇贊過甚,但對劉虞的贊譽天子可謂出自肺腑,言語之中頗有動情之處,令得文武百官聞之亦在心中暗嘆當今天子念舊之名當真不假!當年公孫瓚勸劉虞自立為之堅拒,一怒之下將之囚禁在薊縣城中,後劉毅與摩天嶺設伏一把大火燒了白馬將軍六萬精銳,並打開薊縣城池將劉虞救出,自此後者便一直在為劉毅的大業盡心竭力,坐領幽州,書院育才,一不求功,二不求名,這樣的態度也贏得了朗生最大的尊敬,此亦是報答之時。

劉虞為遼陽公,孔融為北海公,蔡琰伏完皆是國丈不好再封便只有多加賞賜,後兩者此時已然無心與政事之間,劉虞更是一心育人,他甚至是第一個公然拒絕天子賞賜的大臣,其言道幽州書院讀書便為以天下為己任,天子更有言求知亦要為百姓謀福祉,自己身為院長更要以身作則,若居此高位豈能服人?本來劉虞與劉毅之間的配合一向默契,但今日他的舉動卻沒有令剛剛登基的朗生有任何的反感,劉大人是真正的樂在其中了,在他眼中再沒有比為國育才更重要之事,其他一切都不在心上,如此專注與心胸豈能不為人所敬?劉毅自然不會理他的推拒,卿家為人如何皆在世人眼中,豈是一官位所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