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3/3頁)

半年未謀面,兩人都已見老。父子執手相視,未語珠淚先流。那番不勝傷感心酸之狀,感染得朱後及在場的嬪妃、太監和宮娥們盡皆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由於眼下的危情與去年酷似,進殿落座後一交談,趙桓即深感父皇才是最為理解他的患難知音,滿腹的苦水總算找著了個傾訴之地。

千言萬語一時也說不盡,趙佶恐趙桓體力不濟語多傷神,在福寧殿裏坐了半個時辰,便要告辭回宮。趙桓卻執意挽留父皇用過晚膳再走,便請趙佶暫在宣和殿歇息,同時命黃金國傳諭尚食局備宴集英殿。趙佶心知這是趙桓有意向他賠禮,也便欣然諾之。

是夜,集英殿如逢大慶。無數只灌了龍涎沉香的河陽花燭,將這座沉寂多日的宴殿映照得勝似白晝。趙桓的嬪妃以及諸親王皆被招來作陪,鄭太後亦由內侍專程從寧德宮請至。宴桌上禦膳百品佳釀千觥,盡管市場上糧油禽蛋等生活物品已極度匱乏,在這裏卻是海陸奇珍四時蔬果應有盡有。甚至連產自南方的田雞湖魚水蝦河蟹,也是一樣不缺且皆新鮮生猛。可見大內儲物數量之豐、儲物方法之妙,殊非百姓可以想見。宴會上的食具酒器,則一律采用成套的金玉象犀制品。伴宴的舞娘皆為二八姝麗,在悠揚的管弦聲中腰肢搖曳嬌媚無窮。放眼望去,整座大殿一派輝煌絢麗,宛如往日盛世光景。

趙佶對趙桓的這番良苦用心非常領情,在席間多次與其彼此敬酒互寄珍重,其言也善,其情也真。在不知底裏的人看來,這一對皇家父子儼然就是人倫楷模慈孝表率,親密無間得無以復加。眾皇眷見狀自是驚喜,一時間不知今夕何夕,都忘卻了宮墻外血雨腥風正濃,不斷地舉杯祝福太上皇和皇上福如東海,萬壽無疆。唯朱後與鄭太後心中別有滋味,各自感慨為什麽非要到了這種朝廷危若累卵朝不保夕的時候,這父子倆方能冰釋前嫌言歸於好。

侍於君側的黃金國和張迪則暗忖,皇上與太上皇的握手言歡恐怕不過是一時之事,其實他倆仍是貌合神離。一俟局勢安定天下無賊,很難說他們不會再起齟齬。

這兩個內侍都是摸透了主子習性的人,他們的擔心很有預見性,不過卻是多余了。因為,在人生的舞台上,這對皇家父子從此後除了於淒風苦雨中同病相憐之外,已經永遠不可能再有別的戲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