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征師進至河陽,發生了一件令人著惱的事:一支押運糧草的部隊遭到了武裝打劫,被搶去軍糧百余車。

打劫糧草的不是金軍,而是當地的綠林人馬。這一地區由於連年戰禍不斷,屢受金軍掠擾,民眾們紛紛拉起了杆子。這些杆子大小不等,宗旨各異,有的純粹是為圖自保,有的自詡是抗金義軍,也有的就是專事打家劫舍殺人越貨勾當的土匪強盜。三五個人也扯旗號,占個土丘即為寨主。正所謂亂世英雄起四方,遍地皆是草頭王。

打劫宋軍糧草的這股綠林,是其中勢力較大的一支民間武裝。他們盤踞在附近的臥狼嶺上,擁有數千之眾,打的是聚義抗金旗號,也確實曾與金軍交過手。其首領是個三十歲上下的女人,名喚歐小鳳,據說是江湖藝人出身,善於吞刀吐火,足智多謀心狠膽大。方圓百裏,不但一般的杆子不敢惹她,就連駐守該地的官軍,聞其名也要退讓三分。因此她在這一帶的活動,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對歐小鳳的行為置之不理是不行的,那會被對方認為官軍軟弱可欺,肆意挑釁打劫軍需的事將會一再發生。宋軍諸將提出要以牙還牙,兵圍臥狼嶺滅了這股無法無天的匪幫。但李綱沒有點頭。

誠然,以李綱握有的兵力,蕩平臥狼嶺是做得到的,問題是這一仗值不值得打。他的任務是去解圍太原,而不是來河陽剿匪蕩寇。常言道殺人一千自損八百,何況那歐小鳳不是個軟柿子。她的隊伍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又占據著優勢地形,周邊的許多杆子與之都有聯系,到時候亦很可能對她施以援手。可以想見,在這種條件下硬碰硬地去打,縱使拿下了臥狼嶺,宋軍自身也將付出相當的代價。以宣撫司這點人馬去救太原,本來就捉襟見肘,再於中途損兵折將,豈不更是杯水車薪了嗎?所以從大局著眼,不到萬不得已,不宜與歐小鳳動武。

示弱縱容不行,興兵圍剿也不妥,解決問題的路徑,便唯剩招撫一途。這條路走得通嗎?李綱細細想來,認為具有一定的希望。

凡屬呼嘯山林者,無論是旨在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還是一味搶劫奸淫的惡棍匪徒,皆視官軍為天然的對頭,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這兩者又均不排除與官軍合作的可能。前者與官軍合作,往往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正義宗旨,不計前嫌地支持官軍某種利國利民的軍事行動;而後者與官軍合作,則多是出於某種共同的利益需要,與官軍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這兩種現象,在歷史上都大有先例。

歐小鳳是屬於哪種性質的人呢?李綱分析她應當是屬於前者。因為,第一,據了解她由於在這一帶頗得民心,所以前往比附者甚眾。如果她是個劣跡斑斑無惡不作的匪魁,縱然可橫行霸道以勢欺人,卻很難在百姓中樹起這種使人望風投奔的聲望。第二,目前河北河東的許多杆子皆自稱抗金武裝,實則在行為上是有真有假。而歐小鳳卻是不止一次地拉出隊伍,與金軍真刀實槍地拼殺過,先後斃敵不下百人,這是連當地官府都為之贊佩的事實,也是當地的杆子們和官軍將士不敢小視於她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此看來,歐小鳳的抗金旗號乃貨真價實,不是幌子,這就有合作基礎。最起碼,據此有可能爭取她不扯援晉大軍的後腿。倘歐小鳳深明大義,行事以拯救國難為先,甚至可望爭取其相助一臂之力。這是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應當力爭把它做成。

李綱思定,即修書一封,差人送上臥狼嶺,邀請歐小鳳下山會談,共商守土禦敵大計。他還特意命人延請了一位與山寨有來往的紳士,拜托其從中說和疏通。

信使很快帶來了回音。歐小鳳沒有拒絕會談。這說明她在處理與官軍的關系上,願意留有一定的余地。但是她提出了四個前提條件。

其一,官軍不得玩弄明談暗打伎倆;其二,會談的地點只能是在山寨裏;其三,前往會談者必須是兩河宣撫使李綱;其四,李綱至多可帶隨員兩名。

李綱帳下的諸將和幕僚皆以為,上述條件中,除第一條算是正當要求,余者全無道理,而且內含殺機,不可照單接受。至少會談的地點,應當設在中間地帶。

李綱考慮,歐小鳳的要求雖然苛刻,卻也情有可原。相對於官軍,山寨終是處於弱勢,他們懷有強烈的戒備心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此中恐怕也包含著對會談誠意的測試。如果他不敢上山,歐小鳳可能會疑竇叢生,再欲與之溝通就會更加困難。

當然,全部依其條件單刀赴會,肯定要冒風險。風險將有多大?李綱估計,對方加害於他的可能性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很小。那樣做的後果是什麽,諒她歐小鳳也清楚。只要官軍不動武,一般來說他不致有性命之虞,至多是話不投機被暫扣為人質。為了團結抗金力量,這點風險微不足道。再者,李綱對自己的談判能力還是很有把握的,他自信只要對方肯談,應當不至於談出劍拔弩張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