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4/4頁)

兩個人各執己見爭論多時,最後是李綱暫且在口頭上退讓一步,表示將認真考慮種老將軍的建議,才算結束了這場爭執。李綱這麽說倒不是敷衍老種,對於種師道的意見,他向來比較看重,何況種師道力主遷都的態度如此堅決,不容他不認真對待。

回去以後,李綱確實對遷都之議進行了反復考慮。但考慮的結果,依然是京城為國之魂,京動則國搖,京城不可遷,亦不必遷。他心想,種師道到底已是年邁老者,顧慮多一些不足為奇。其所慮者雖然不無道理,但並不是根本不能解決的死結。汴京能否堅守,這次保衛戰的勝利就是答案。有這次大戰的經驗教訓墊底,痛定思痛亡羊補牢,豈有輸與金虜之理。特別是當連日來巡視城防時,看到大街小巷中已經迅速恢復起來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就更加堅定了他絕不能讓這座百年名城陷於敵手的決心。他相信他李綱和朝廷的幾十萬軍隊是有這個能力的。他的這個決心,得到了新任樞密副使許翰的全力支持。

既然決心堅守,就必須未雨綢繆。於是李綱即刻與許翰著手策劃整頓軍備諸事。

可是這一著手方知,朝廷對軍備弛怠日久,積弊甚多,殊難善其事於朝夕之間。李綱和許翰只好先命屬下梳理頭緒,分出巨細遠近輕重緩急,擇其要者先奏先辦。

種師道雖然主張遷都,但亦知在此議未獲皇上首肯之前,抓緊邊備乃是頭等大事,主動地為李綱提供了一些很有參考價值的建議。這使李綱在感激之余,越發感到朝廷在此亟須用人之際,讓這樣一個德高望重胸襟坦蕩而且忠心耿耿足智多謀的老將軍賦閑在家,實在是一個極大的浪費。他想,種師道之所以對堅守汴京持不樂觀態度,大約與其眼下的處境和心境有關。因此他與許翰商議,一定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舉薦老種再度出山。

卻是越忙越有事。就在李綱為整頓軍備殫精竭慮忙碌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有一件重要的皇差又落到了他的頭上,迫使他不得不丟下堆積如山的事務,離開汴京趕赴南都。

這件重要的皇差,就是前去“迎勸”太上皇趙佶回鑾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