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起始篇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6)(第3/5頁)

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取得的驕人戰績太過耀眼,完全做到了傳說中的功高震主。秦昭襄王作為一位資深的成熟國君,他早已經學會爭霸天下不能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全盤考慮所有可能的因素,為了能主持好大秦工作,自己付出的努力常人難以想象,可現在在白起身上秦昭襄王感覺到了一絲危險氣息。

白起真是太牛了,戰爭中的勝利讓他的威望空前提高,他已經控制了秦國軍隊的實際領導權,根據白起的遠大宏偉藍圖,如果讓他占領了趙國,他就有了趙國這個控制實體。從理論上講,他就有可能擁兵自重,另起爐灶。玩了一輩子政治的秦昭襄王不得不考慮,以白起的能力和感召力,如果不加控制是會出問題的。

領導有了煩惱,馬上急領導所急,不動聲色地為領導分憂,這才是一個成功的秘書。範雎作為秦昭襄王的貼身秘書,當然明白這一道理。白起要求滅亡趙國時,他馬上跳了出來,聲援秦昭襄王,反對白起。要說人就是不能太聰明,太聰明容易做壞事。範雎是聰明人,所以來到秦國後幹了許多缺德事,結果日後遭到了報應。

範雎和秦昭襄王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經過這麽多年的朝夕相處,他比秦昭襄王肚裏的蛔蟲都更了解秦昭襄王。這次秦昭襄王遲遲不下令讓白起攻趙的原因,他已經做出了詳盡的分析,下一步就是利用此事進一步拉近和領導的關系了。

只要是正常人,都會有私欲,範雎是正常的聰明人,私欲更強,領導秦昭襄王不願意讓白起攻趙,出於私心他本人更不願意白起接著攻打趙國。原因很簡單,白起對於秦昭襄王的威脅還停留在可能的階段。但是對範雎的威脅已經是實實在在的了。誰讓白起成名之後的出場費比自己要高呢!

白起成功令範雎擔憂,害怕影響自己的地位。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所以範雎決定要把白起搞掉。自公元前259年起,白起的軍隊一直磨刀霍霍,準備進攻邯鄲,無奈一直沒有等到秦王的出兵令。得知是範雎進言不讓出兵,白起對他恨之入骨。

其實原本白起和範雎是一對好朋友,二人共同伺候領導,兩人相安無事,領導也非常滿意,他們經常作為友好典範受到表彰。但是長平之戰的勝利,打破了這種平衡,白起因為軍功,在領導和群眾中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範雎。

在利益面前,範雎二話沒說,抄家夥就朝白起打去。可範雎知道,如果隨便就當眾阻止白起為國爭光的正當請求,那會死得很難堪的,必須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秦昭襄王是這樣想的,範雎更是這麽策劃的。

作為秦國當時最紅火的政治家,範雎在朝會上對秦昭襄王說:“我尊敬的大王,趙國現在絕不可滅。”秦昭襄王一聽範雎這麽說,心裏那叫一個高興呀,心想:還是範雎深知我心,如果他能想出歪點子阻止白起,找機會還可以再重用。不過秦昭襄王卻當眾斥責範雎一頓,說他不能緊跟國家政策的調整方向。

範雎為秦昭襄王想法解憂,卻遭到了訓斥,不過範雎並不生氣,他就是要給秦昭襄王虛偽一把的機會,現在看秦昭襄王表演已經到位了,便說出自己的理由:“長平之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可戰爭的受害者是老百姓呀。現在所有的外匯儲備、糧食儲備都出現赤字,如再戰,百姓會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範雎為了阻止白起進攻趙國,一轉眼成了關注民生的理論家,把秦國老百姓的淒慘生活狀況誇張地描述一下,朝會中的大臣很納悶,卻把秦昭襄王樂壞了,於是命令:本來根據趙國表現,應該滅了他,可為了百姓的福祉,算了,讓白起帶部隊回來休整。秦昭襄王和範雎拿百姓作借口,終於成功解除了白起的威脅。

千裏之外的白起正在對將士做“對趙國的最後一戰”的動員準備,卻接到上級停止攻趙的命令,白起明白是有人在背後拍磚的結果,他感覺到屬於自己的時代可能過去了,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計,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收拾收拾,打道回國了。心灰意冷之下,向秦昭襄王請了個病假,專心寫長平回憶錄去了。

世間事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嬴異人的爺爺高興了,可他絲毫沒有顧忌嬴異人的感受。當趙國軍士被白起坑殺40萬的消息傳到邯鄲後,嬴異人血壓猛高,接連暈過去三次。重度高血壓患者嬴異人明白,40萬顆人頭的賬,趙國肯定要記在他頭上。

嬴異人經歷了那麽多的生死考驗,其實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為國家捐軀無上光榮這點覺悟他還是有的,嬴異人並不害怕死亡,可有神論者嬴異人還是害怕幾十萬個趙國冤魂把他生吞活剝。為了消除心理緊張情緒,嬴異人毅然決定用特殊方式排解憂愁,大醉之後他又擁著趙姬進了臥房,他認為娛樂是消除緊張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