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海戰

豐臣秀吉於萬歷二十六年八月去世。在他死後不久,四位攝政大佬即達成了撤退的共識。這份共識在九月底形成了一份連署文件,派人送去朝鮮,於十月中旬送抵釜山。

除了文書之後,這些大佬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做。

要掩護朝鮮部隊安全撤回,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做掩護。德川家康本來毛遂自薦,要帶著關東精銳親自渡海前去支援,這個提議被身患重病的前田利家婉拒了。前田利家可不想讓這個居心叵測的家夥帶著幾萬人跑過來,萬一德川軍在豐臣家的腹心發難,沒人能制得住他。

但水軍總得有人帶領,於是前田利家提議,派藤堂高虎擔任這個重任。

藤堂高虎這個人,在日本戰國史上被評價是八姓家奴,一共出仕過八家主君,超過呂布的記錄差不多三倍。他在秀吉死以後,開始接近德川家康,暗中輸誠。不過有前田利家在世,藤堂暫時還不敢表現得太過明顯。

前田利家提議派他去朝鮮支援,一來是倚重他的海戰經驗;二來是給德川家康一個面子;三來是自己有自信能把他鎮住。

藤堂高虎接受了重任之後,一邊動員艦隊,一邊寫信給島津義弘,讓他趕緊把在朝日軍都聚攏起來,好方便一次運走。很快島津義弘回信,說我們早不多了,就等你呢!

藤堂很奇怪,撤退命令前兩天才剛剛抵達朝鮮,怎麽他們這麽快就收拾完了?

這事,還得要從金牌臥底郭國安說起。

話說島津義弘雖然打勝了泗川一戰,可他知道自己只是僥幸,下次就沒那麽好運氣了。秀吉去世的消息已經傳來,可高層退兵的命令還沒下達。面對危局,島津不禁有些躊躇,不知該如何才好。

十月十三日,忽然城外傳來消息,說明軍的談判代表來了,要求見他。

島津一楞,董一元不是早就跑遠了麽?怎麽忽然想起來談判了呢?

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那就見見吧。很快明軍使者被帶到了島津義弘跟前,一個叫茅國科,是茅國器的弟弟;另外一個叫史世用,島津義弘覺得這名字有點耳熟,不過一時沒想起來,也就沒在意。他不知道,這位明使早就去他老家轉悠過,還在門口要了好幾個月的飯……

島津義弘不懂中文,就把郭國安喊過來當翻譯。郭國安和史世用一見,各使一個眼色,裝作不認識。郭國安大大咧咧沖茅國科問道:“你們是幹什麽來的?”

茅國科給島津義弘帶來一封董一元的親筆信。島津義弘拆開信,讓郭國安翻譯,裏面大概是這麽說的:你們日本出大事了吧?秀吉死了吧?你再不走就回不去了吧?你們島津家還靠你復興的,可不能把命交代到這裏呀。

這封信寫的相當犀利,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島津義弘的心坎上,完全不像是一個明軍將領該有的手筆。

董一元怎麽知道島津義弘處於左右為難的局面呢?念著信的郭國安微笑不語。

島津義弘看——不,是聽完信以後,沉默良久,問郭國安這事該怎麽辦。郭國安偷偷看了一眼史世用,說咱們見好就收吧,島津義弘深以為然。他對茅、史二人說:“董將軍的意思我知道了,只要我們能安全撤退,這座城堡送給你們也罷。

這正是董一元的意思。於是茅國科留在了泗川城做人質,史世用回去向董一元回報談判成果。

明使離開以後。島津義設法聯絡上小西、加藤等人,說太閣大人已經去世了,現在雖然還沒正式撤退的命令,但再不撤恐怕就來不及了。這次明軍來的就有近十萬,咱們僥幸扛住了,下次再來二十萬呢?所以咱們見好就收,所有軍團都開始往釜山靠攏,等藤堂過來接咱們。

其他人深以為然,都紛紛表示就按島津兄你的意思來吧。

島津義弘、宗義智、小西行長和立花宗茂聯名發出一封通告,要求所有日軍以順天、泗川、固城、南海四處為基地,依次退往釜山。

這個聯署的名字裏沒有加藤清正,也沒提蔚山。因為根據這個撤退序列,首先撤走的,就是在蔚山的加藤清正第一軍團。

加藤清正早已經在島山呆的不耐煩了。他的軍團在蔚山之戰傷了元氣,至今仍未恢復,如果跟明軍再發生一次遭遇戰,恐怕這幾千口人都得交代在蔚山。為此他強烈要求首先回國。

島津義弘和其他幾個人一分析,也認為應該先把加藤清正撤下來。因為日軍的三大支點中,泗川附近已無威脅;順天的劉綎不足為懼;惟有蔚山附近的麻貴,主力既未受損,士氣也未受挫,隨時可能撲上來咬日軍一口。

十一月十八日,加藤清正主動退出了島山城,向釜山、西生浦方向退卻。

麻貴聞訊,率軍飛快趕至,不折損一兵一卒就占領了空無一人的島山與蔚山。他在蔚山城裏發現了幾匹瘦馬,還有加藤清正留給他的一個木牌,木牌上扭扭歪歪地寫著一堆中文字,大概意思是我軍誠心誠意要歸國了,請貴軍不要追擊,咱們三國雖然有不愉快的歷史,但畢竟一衣帶水,明朝日親善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