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二十二章 倭橋勝敗

劉綎的西路軍其實是三路軍中出動最早的,他們的集結地點是公州,然後在九月十一日誓師南下。隨行明軍有兩萬之眾,還配發了朝鮮最能打的陸軍將領——都元帥權僳。

當初分配朝鮮軍的時候,明軍三路主帥都希望有權僳助陣,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朝鮮國王站出來發話,把權僳分配給了劉綎。

三路主帥裏,朝鮮國王李昖跟麻貴關系一般,壓根不認識董一元是誰,但是對劉綎印象最好。劉綎第一次來朝鮮,雖說沒打什麽大仗,但一直表現得很積極,明裏暗裏嘲諷李如松怯戰,把朝鮮人哄的很開心。所以這次發生爭執,鮮國王李昖拉了一回偏架,偏袒了劉綎一把。

大軍誓師出征以後,劉綎把部隊分成三路:西路軍讓吳廣帶著五千六百人,與權僳從樂安南下;王之翰、司懋官、李寧帶著八千人走求禮、光陽;劉綎親自帶著李芳春等近萬人,直奔順天而去。

這個架勢很有氣魄,咄咄逼人,要從三個方向把順天日軍一口吞下。

可明軍的行軍速度,卻跟這個進軍態勢完全不搭配。劉綎一路上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走的比蝸牛都慢,一副完全不著急的模樣。

劉綎倒不是不著急,他只是在等待。

和加藤清正、島津義弘一樣,小西行長也舍棄了朝鮮舊城,盤踞在新建的倭城裏。這座倭城修在了順天附近一處臨海險峻之處,地形比法叱島還要險要。小西行長修建的石制倭城地基很窄,但是特別高大,被遠近的朝鮮人稱為倭台。而朝鮮古語裏“橋”與“台”發音類似,結果以訛傳訛,成為倭橋城。

聽到明軍來襲的消息,小西行長立刻收縮防線,把第二軍團一萬三千人的主力全撤到倭城裏。與此同時,他還派人偷偷向島津義弘發出求援,讓泗川日軍盡快調來一部增援。

這個情報被劉綎偵知到了,他覺得很不踏實。

西路軍是三路軍中最弱的一環,如果要面對兩路日軍,肯定吃虧。再說了,西路軍主力是川軍,那都是劉綎自己攢下來的家底,跟中路軍董一元那數萬死了也不心疼的混合部隊不一樣。出於這種心理,劉綎覺得自己太吃虧,給董一元寫信,讓他快點在中路施加壓力,等泗川日軍退回以後,他再打順天不遲到。

也就是說,麻貴在東路望著中路進展;董一元在中路望著西路進展;劉綎在西路,還等著中路有突破,三路明軍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恰好這時候小西行長主動給劉綎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議和的願望。

劉綎一聽,樂了。在明軍將領印象裏,小西行長是個庸將,動輒就想跟人和談,缺乏加藤清正一樣的勇氣。劉綎盤算的是,如果能借和談的機會把他誆出來,一戰擒下,豈不是省了許多麻煩?

兩位使者去了倭城,帶回了一份極其重要的情報給劉綎:“秀吉已死,諸將思歸。”

劉綎一聽,大喜過望。這時機實在是太完美了,既然敵人要退,那就沒必要拼命了嘛!他趁熱打鐵,派了一個叫吳宗道的人繼續去跟小西行長聯系,商定和談的具體細節。

吳宗道跟小西行長說:“你當初差點就封給大明的官。我們知道你是誠信,壞的是加藤清正。你們現在混不下去了,趕緊跟我們和談得了。”

小西對吳宗道的說法將信將疑。他也不是沒跟明軍面對面和談過,但那些遭遇實在不是什麽好回憶。劉綎一看小西態度不是很積極,有點急,他為了表示誠意,居然單槍匹馬來到倭城前,每次目送著吳宗道進城,方才離去,活像一個每天去女生宿舍樓下癡癡等待的男大學生。

看到劉綎這麽浪漫,小西終於消除了疑心,決定試著跟他談一談。

九月二十日,明軍抵達順天舊城。劉綎興高采烈地給小西發短信,說我已經到了,你出來吧。

小西精心打扮了一下,帶著五十個人離開順天倭城,奔著舊城而來。滿心琢磨著和談的小西萬萬沒想到,劉綎已經安排下了大軍等著他。

這也怪日本人沒記性。明軍將領的和談,永遠都是不能相信的。明代的政治生態,注定了所有真心想和談的明軍將領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遠的李如松,近的楊鎬,他們召人和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擲杯為號,左右刀斧手殺出。

為了迎接小西行長,劉綎可是費盡了心思。

他找了一個旗牌官員王文憲冒充自己,而他自己則裝成千總的模樣;另外還找了個虞侯冒充接伴使李德馨,還有一個朝鮮軍官卞弘達冒充都元帥,整個紮了個草台班子。劉綎自己則穿上千總的服飾,給假劉綎在一旁捧著箭壺。

在大帳四周,劉綎埋伏下了重兵火器,還安排了二十只信鴿。劉綎跟諸將約定,只要看他離開大帳,立刻點炮為號,四面殺出。同時放出飛鴿,通知王之翰、司懋官,讓他們一見白鴿飛起,就從光陽殺至倭城,攔住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