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一章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十四世紀的潛伏與暗戰

公元一五九一年、大明萬歷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叫豐臣秀吉的日本老人在朝鮮半島附近畫了一個圈。

此刻的整個日本,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沿海隨處可見造船的工坊,平均每天都有一條新船滑入大海;鐵炮工坊裏火星亂濺,無數工匠揮汗如雨地打造著鐵炮;巍峨的名護屋天守已初見雛形,只待工匠們的最後修飾;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排著長長的隊列,高舉自家的家紋,從家鄉朝著九州匯聚而來,他們的身後則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糧草與輜重車隊。

這一切古怪的異動,引起了一位中國人的注意。

這個人叫做許儀後,又名許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行商為生,跟後世名人許三多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許儀後在隆慶五年外出作生意,結果在廣州附近海域陷入倭手,幾經輾轉被賣到了日本去。

當時被倭寇擄掠到日本的中國人很多,在官方分類裏,被稱為“逋逃之種”。在“逋逃之種”裏,許儀後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他精通醫術,沒怎麽受到虐待。一次偶爾的機會,他憑借醫術救了薩摩藩島津家的小孩,大為感激的藩主島津義久把他留在了身邊,擔任禦用醫師。於是許儀後便定居在薩摩,娶妻生子。

許儀後這個人,天生古道熱腸。雖然他已經脫離了倭寇的威脅,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淩,他都恨得咬牙切齒,一心想為他們做點什麽。

秀吉進攻九州之時,島津義久見無法抵擋兵威,便身披僧衣開城投降。他去覲見秀吉時,許儀後也隨侍左右。見到秀吉之後,許儀後作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咕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把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一遍,懇求秀吉下重手懲治倭寇。

秀吉對許儀後的這種膽量十分欣賞,正好他有意為日本海商掃平海道,便做了個順水人情,下達倭寇取締令,發兵剿滅海賊。從此島津義久對許儀後刮目相看,愈加重視,覺得這家夥有膽識有魄力。

進入萬歷十九年以後,許儀後發現最近薩摩藩變得十分熱鬧,出現了大量外藩武士與足輕。從這些人的穿著與旗號判斷,應該是屬於本州、四國等地的諸家大名。他久居島津家,接觸的都是藩內高層,政治嗅覺十分靈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經統一,再無戰事。如此大規模地厲兵秣馬,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海外用兵。

日本列島孤懸海外,對海外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攻打朝鮮。

朝鮮是大明的藩國,倘若朝鮮被攻擊,大明勢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與日本發生碰撞,那將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許儀後雖只是個醫師,卻擁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識到,一場大規模戰爭迫在眉睫,必須得做點什麽。於是,許儀後利用自己在島津藩的地位,不動聲色地開始展開調查。

調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秀吉的目標不是朝鮮,而是大明。小小的日本,居然作起了鯨吞中華的春秋大夢。

許儀後雖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從未冷,對故國仍舊心懷眷顧。加上許儀後自己也是倭亂的受害者之一,無論從公從私,他都不能對這一異動坐視不理。

他知道,大明對於日本這個小國的了解近乎於零,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秀吉的計劃傳遞過去,未必會引起重視。因此,許儀後決定要準備一份務求詳細的報告,要把日本國情原原本本地詳述,以便祖國參考。

於是,這位愛國者開始不動聲色地收集情報,利用禦醫的身份四處探聽。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在政治、經濟方面駕輕就熟,可一涉及到軍事,他這個行外人就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必須得找一個幫手——這個幫手必須是中國人,而且要知兵。

於是,整個壬辰戰爭中最神秘也最富戲劇性的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郭國安,福建人,在薩摩藩擔任下級軍官。他究竟怎麽去的日本,又是如何混入島津家軍隊的,已經謾無可考。但從他能夠在薩摩藩擔任軍官一事,可以看到郭國安是頗有才幹的,而且心思深沉。他後來參加了侵朝戰爭,衍生出許多精彩故事,我們留到壬辰戰爭中再說。

郭國安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暗中配合許儀後。兩個人忙碌了很久,最終把第一手情報匯聚一處,總結成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大約五千多字,裏面分成了六部分:一陳日本國之詳;一陳日本入寇之由;一陳禦寇之策;一陳日本關白之由;一陳日本六十六國之名;復陳未盡之事。林林總總,涵蓋了日本國的方方面面,內容極之詳盡,其中除第三部分可能出自郭國安手筆外,其他皆是許儀後的心血寫成。報告裏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詳細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