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雅人的哲學(第2/4頁)

有些時候,暴力壓制要比講道理更有效果,尤其是對於驢子。攸侯喜指揮官把這條心得刻在了腰間的一塊木片上。

這支龐大的部隊在路上花了大約三個半小時,等他們進入一片叢林中的開闊地時,差不多已經到中午了。這正是一天之內太陽最為猛烈的時候,瑪雅的太陽神仿佛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子民受到欺淩,向著這群東方人射去了最灼熱的光劍。

戰士們有些騷動,他們中的一些人要求休息,還有人要求提供午餐,更多人躲在道路兩側茂盛的植被下面乘涼。這裏四周的植被十分茂盛,許多灌木下有著天然孔穴,於是很多人就鉆了進去。這時殷商兵團的後續隊伍仍舊往這片開闊地開進,很快空地裏就站滿了人,他們發出大聲喧嘩,

攸侯喜指揮官看到這種情況,不禁皺起了眉頭。這支部隊原本在海上錘煉出堅強的紀律,現在卻在這個潮濕悶熱的地方松懈下來。其實對此他也有責任,攸侯喜指揮官仔細地考慮了軍事方面的每一個細節,但卻忘了帶廚師。

現在折返的話,那麽殷商兵團會遭受不名譽的恥辱。想到這裏,攸侯喜指揮官叫來了斥侯。

這裏距離瑪雅人的部落還有多遠?

這裏就是了。斥侯冷靜地回答。

什麽?攸侯喜指揮官咆哮道,胯下的野驢不安地挪動了一下腳步,那我們什麽時候發動攻擊比較好?

事實上,我們已經將之攻陷了。斥侯繼續冷靜地回答。

攸侯喜指揮官沉默了一下,開始環顧四周,這裏不過是個比周圍叢林稍微稀疏一點的小盆地,沒有樹木被砍伐的痕跡,沒有一條平坦的道路,沒有生過火的煙熏痕跡,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房屋的東西。總之,這裏沒有一絲痕跡能迎合攸侯喜指揮官對於文明的定義。

攸侯喜指揮官面色陰沉地問道:為什麽我沒有看到附近叢林有被砍伐的痕跡?

瑪雅人不會制造工具。

我也沒看到道路。

他們習慣借助藤條在樹林之間飛蕩。

那麽生火的痕跡在哪裏?

他們的主食是水果和生菜。

那麽你告訴我攸侯喜指揮官看起來似乎放棄了,他們和猴子之間有什麽區別?

我至少知道一點區別,瑪雅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裏。斥侯顯然在前幾天的偵察中將瑪雅人的生活習慣調查的一清二楚。

攸侯喜指揮官再度環顧四周,他沒找到任何房子。在他開口詢問之前,那些在灌木孔穴裏乘涼的士兵們忽然發出了尖叫,幾乎每一個孔穴裏最裏面的士兵都發現樹洞的盡頭還躲藏著人。

現場的秩序立刻大亂,孔穴裏的士兵要往外沖,外面的士兵要往裏鉆,還有外圍不了解情況的士兵以為午餐終於送到了,紛紛摘下自己的青銅頭盔反過來,等著裝飯。

面對著混亂不堪的局勢,攸侯喜指揮官當機立斷拔出短劍,猛地刺了野驢一刀。野驢突然吃這一下,痛得大聲嘶鳴起來。驢鳴高達六千赫茲的頻率振蕩在一瞬間壓制住了所有人,刀劍矛戈當啷掉了一地,因為大家都用雙手捂住了耳朵。

第一時間控制住了局勢的攸侯喜指揮官策馬,不,策驢驅開所有孔穴外面的士兵,從身邊的樹上扯下一根藤蔓纏在野叫驢嘴上,讓它安靜。緊接著他下了驢,大聲命令孔穴裏的士兵把所有可疑的人都揪出來。

抓捕過程沒持續多久,士兵們從大約二十幾個孔穴內揪出了約兩百人。這兩百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從人口比例來看應該屬於一個自然群落。從人種上判斷,他們的膚色也是黃色,圓頂顱骨,與殷商人有幾分相似。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赤裸著身體,只有少數幾個人用質地不明的植物纖維圍住脖子,任由其他部位裸露。

令殷商士兵驚訝的是,這兩百名男女老少都保持著同一個姿勢,就是用雙手捂住眼睛,身體瑟瑟發抖。

當時攸侯喜指揮官還並不了解瑪雅人的消極實證哲學,他只是覺得古怪,於是就向隨軍的公共關系專家求助。

公共關系理論認為,無論是哪裏的人類,都有著心理上共同的消極性,他們拒絕面對現實,並借此獲得不可靠的安全感。唯一的區別在於,在有些地區,這種特性是隱性的,而且是個人行為;在其他一些地區則是顯性的,甚至上升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態度,瑪雅文明顯然屬於是後者。

當然,這是在殷商公共關系專家搜集到的樣本數量足夠多後才得出的結論,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了。當時在納海姆部落,專家給攸侯喜指揮官的回答僅僅是:他們很害怕。

攸侯喜指揮官命令把俘虜裏所有年紀比較大的男性,還有脖子上纏著植物纖維的人都帶到自己面前。根據經驗,老者在未開化部落中往往是居於決策者的地位。至於那些脖子上纏植物纖維的人,如果放在殷商,這就是最低級的奴隸裝束,但在瑪雅部落他們應該是貴族或者有錢人,因為別人都光著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