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國肢解

汴州之亂

中和四年(884年)十月,關東地區藩鎮聯合上表奉請皇帝李儇返回京城長安。光啟元年(885年)正月,李儇動身返回京城,於三月十二日到達長安。不過重返故都的他在進入長安城後,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不僅因為他看到長安城內一片狼藉而內心悲涼,更因為這段時間他越來越感覺到各路藩鎮加劇紛爭,讓本已經滿目瘡痍的大唐帝國更加雪上加霜。

《舊唐書•僖宗紀》中用極其概括的話語,勾勒出皇帝李儇還京之際所面臨的藩鎮割據一方,不斷蠶食國家的圖景:

時李昌符據鳳翔;王重榮據蒲、陜;諸葛爽據河陽、洛陽;孟立方據邢、;李克用據太原、上黨;朱全忠(朱溫)據汴、滑;秦宗權據許、蔡;時溥據徐、泗;朱宣據鄆、齊、曹、濮;王敬武據淄、青;高駢據淮南八州,秦彥據宣、歙;劉漢宏據浙東。皆自擅兵賦,叠相吞噬,朝廷不能制……

大唐帝國藩鎮割據由來已久,但黃巢起義失敗後,朝廷對於藩鎮割據的局面呈現無力制止的趨勢。這不僅是中唐時期以來對藩鎮實行姑息策略的必然惡果,更是因為經歷黃巢起義打擊之後,朝廷對於藩鎮問題無論從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已經無力解決,而且皇帝李儇逃往蜀中的經歷,在藩鎮們看來朝廷不過如此,所以黃巢起義失敗後,皇帝李儇便逐漸失去了政治偶像的作用。

藩鎮們本來就懷有稱霸一方的野心,再加上朝廷無力遏制,所以相互之間展開了更加無所顧忌和殘酷的兼並戰爭,而本章我們就來說一說對朝廷、對後來時局產生重大影響的幾個藩鎮的情況。

藩鎮之間互相攻伐的源起之處首先是蔡州的秦宗權,而且在朝廷依舊存在的情況下,秦宗權居然是第一個敢於稱帝者。

秦宗權是許州人,本是忠武軍的一員牙將。前邊我們說過,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徐州增援關中的士兵在到達許昌時發動過兵變,並驅逐忠武節度使薛能,後來被周岌平定,於是皇帝李儇任命周岌為忠武節度使。

當時秦宗權因戰事需要正在蔡州(今河南汝南),聽到許昌有兵變,就以想要平定叛亂為由,整合蔡州兵馬驅逐當地刺史,自稱權知蔡州事,他又以防備黃巢為名,趁機將蔡州據為己有。周岌上任後無力駕馭,只好任由秦宗權掌管蔡州。

當時蔡州兵力有萬余人,秦宗權就是靠著這些人在汝州打敗黃巢義軍。中和二年(881年),皇帝李儇曾經指望秦宗權出兵鎮壓黃巢,並采納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的建議,在蔡州以設置奉國軍之名,任秦宗權為節度使。可是,沒想到在中和三年(883年),秦宗權便因為對抗黃巢失敗而投降,並與其合兵圍攻陳州。

黃巢敗亡後,秦宗權自恃兵馬強悍,認為稱霸一方的時機已到,於是四處出兵,攻城略地。中和三年(883年)七月,楊復光病死於河中府,其手下八都頭將領在忠武軍鹿晏弘的率領下一路向南,並接連攻下襄、鄧、金、洋等州,聲稱要前往蜀中投奔皇帝李儇。

十二月,鹿晏弘到達興元,驅逐山南西道節度使牛勖,自稱留後,占據興元。不過,不到一年的時間,由於他的猜忌,加上田令孜派人誘以厚利,八都頭將領中的王建、韓建、張造、晉暉和李師泰率領數千兵馬奔往成都,投靠田令孜。田令孜收他們為義子,封為諸衛將軍,讓他們各統舊部隸屬神策軍,號稱“隨駕五都”。

隨後,田令孜派兵攻打興元,鹿晏弘由於失去八都頭將領的支持,戰敗放棄興元向東逃往襄陽。秦宗權聞訊,命令部將秦誥、趙德湮與鹿晏弘會合,一起攻陷襄陽,迫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逃往成都。

有了秦宗權兵馬的支援,鹿晏弘便引兵轉攻鄧、均、房、廬、壽等州,然後回到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周岌擔心鹿晏弘發動兵變,於是聞風而逃。鹿晏弘兵不血刃地占領許州,並自稱留後。當時身在蜀中的皇帝李儇只得無可奈何地加封魯晏弘為忠武軍節度使。

事實上,誰都知道真正占領許州的是秦宗權,鹿晏弘不過是個擺設,而且秦宗權此後相繼派其弟進攻荊南;部將陳彥進攻江淮、秦賢進攻江南;孫儒進攻洛陽、陜州;張致進攻汝州、鄭州;盧塘進攻汴州、宋州。

前邊我們說過,黃巢退出長安後,在洛陽幾乎沒有停留,所以沒有對這座古城造成破壞,倒是官軍後來到達這裏後,對洛陽城肆意劫掠,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秦宗權的兵馬到達洛陽後,更是對這座古城予以毀滅性的打擊。孫儒攻下洛陽後,在盤踞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縱兵焚燒宮殿和民居,並四處燒殺搶掠,最終席卷而去,使得“城中寂無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