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復兩京(第4/12頁)

顯然,郭子儀對自己的實力過於自信了,甚至沒有征得李亨的同意。

安慶緒在看到郭子儀突然到來後,下令讓安守忠以及敗退而歸的李歸仁集結人馬駐紮在長安西門外的清渠來抗拒唐軍,當時雙方可謂是麻稈打狼——兩頭怕,雙方相持七天沒有戰事,可是到了第八天,安守忠率先變招。

第八天的清晨,郭子儀忽然得到安守忠撤退的消息,在郭子儀看來,很可能是長安城內發生了某些變故,猶如先前安祿山的死亡一樣。所以在沒經過慎重思考的情況下,郭子儀下令全線出擊,趁勢收復長安。可就在唐軍剛剛過了清渠後,發現自己的四周全是叛軍,而且是很有規律地不停移動,直到這時郭子儀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陷入了重圍之中。

不過郭子儀只想對了一半,而另一半卻是安守忠當時設計的包圍圈很特別,名為九曲長蛇陣。

安守忠在撤退之前,早已經讓手下最精銳的九千鐵騎盤成長蛇陣形,但這個陣形從平面看上去,絲毫看不出什麽端倪,只有坐在直升飛機上向下才能俯瞰到全貌,顯然郭子儀做不到這一點。

郭子儀帶領唐軍鉆進了長蛇陣的中心地帶,雖然他帶領唐軍奮力想從四周突圍而出,隨著叛軍長蛇陣的不斷變化,唐軍往往是顧此失彼,最終安守忠令旗一揮,叛軍首尾忽然變成兩翼夾擊唐軍,結果唐軍大敗,潰不成軍,郭子儀奮力拼殺而出,率領殘兵敗將撤退到武功。

郭子儀戰敗使得剛剛解除鳳翔之圍的李亨再次緊張起來,他不得已下令再一次戒嚴,整個鳳翔進入一級戰備狀態,而郭子儀只身一人趕赴鳳翔請罪,被降為左仆射。

清源之敗,李亨雖未過多地責怪郭子儀,但從整個戰局來看,卻讓李亨放緩了收復兩京的步伐,而且對整個戰局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清源之戰不久後,叛將武令峋、田承嗣率兵猛攻南陽,已經堅守南陽一年的山南道節度使魯炅由於城中糧草已盡,被迫棄城南逃,退守襄陽。

南陽的失陷致使江漢地區運輸支援鳳翔的水路交通線大受威脅。繼之叛軍又重兵包圍潁川,潁川守將程千裏雖然拼死抵抗,但由於叛軍切斷了潁川通往外界的要道,使得身在鳳翔的李亨不知道潁川戰況如何。

當然,在諸戰之中最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和蕩氣回腸的當屬睢陽之戰。

血戰睢陽

事實上李光弼在太原和史思明、蔡希德鏖戰的時候,安慶緒看到打通河東通往朔方的道路並不容易,就下令向江淮方向進兵,意圖控制江南通往朔方的水路交通要道,切斷唐軍軍需物資的補給線。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十五日,安慶緒命令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尹子奇率領媯、檀二州及同羅、奚等部十三萬人馬進攻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太守許遠得到叛軍大兵壓境的消息後,嚇得急忙向附近的寧陵太守張巡求援,張巡在收到求救信後,當即率兵三千入援睢陽。當時許遠的手中只有不到七千人馬,加上張巡的三千人,守衛睢陽的總兵力只有不到一萬人,而就是這毫不起眼的一萬人,在張巡的帶領下,面對超出自己十幾倍兵力的叛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

張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年少時就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文不打草稿,落筆成章,長大後頗講氣節,輕財好施,扶危濟困。開元末年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因為他不善於巴結權貴,尤其對於楊國忠更是不感冒,所以仕途一直頗為不順,未能繼續升遷。天寶八年被外調出長安城,歷任清河(今河北清河)、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

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率眾據守雍丘,但由於雍丘縣令令狐朝率眾投降叛軍反戈一擊,致使張巡措手不及,在堅守雍丘四個月後,被迫轉戰寧陵,一直到他接到許遠的求救信。

張巡帶領三千人馬馬不停蹄地趕到睢陽後不久,叛軍就將睢陽圍了個水泄不通。尹子奇命令人馬輪番攻城,張巡率先垂範同守城將士一起守城,最多的時候一天擊退叛軍二十余次的進攻,一連十六天睢陽城穩如泰山,叛軍損失了將近兩萬人。

三月十日,鑒於河東地區的壓力,尹子奇從睢陽撤退,張巡暫時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五月尹子奇復攻睢陽,張巡再次擊退叛軍。從五月到九月,尹子奇來來回回地數次攻打睢陽,但在張巡的正確指揮下,雖然傷亡慘重,但睢陽自始至終沒有落入叛軍之手。

不過當郭子儀在清渠戰敗,鳳翔進入全面戒嚴的時候,睢陽的局勢立即急轉直下,首先由於睢陽地處中原地區,當時絕大部分地區在叛軍的掌控之下,使得張巡雖然很多次緩解了睢陽的軍事壓力,卻無法在當地征得足夠的兵丁來補充兵力。所以從三月至九月,守衛睢陽的士兵越來越少,進入十月的時候,守城士兵僅剩下不足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