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聶士成:最後一位傳統名將之死(第7/8頁)

就在美軍沖進村子後不久,英軍和俄軍也先後爬上了鐵路。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美軍已經沖進去了,都還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呢。他們趕緊在路基上架起大炮朝裏面轟,準備先把村莊夷為平地再沖進去。於是,已經沖進村子的美軍只好又被“自己人”給炸了,他們一個個被炸得抱頭鼠竄,而這次由於炮火太猛烈,戰場上全是硝煙,連打信號彈都無濟於事。

美軍在戰前是強調“team”的,但一再被打也不得不怒了,於是美軍也架起大炮,朝對面的英軍和俄軍猛轟!英軍和俄軍一看對面“果然有埋伏”,於是炸得更加猛烈了。

大家就這樣你一炮我一炮互相掐起來,美軍不是對面英俄軍的對手,對方畢竟占據鐵路路基高地,炮也要多得多,但現在的問題不是美軍想停止就能夠停止了,英軍和俄軍忘乎所以地開炮,美軍看來就要在友軍的炮口下全軍覆沒了。沒辦法,他們只好鍥而不舍地派出通信兵沖過去報信,有幾個人剛剛沖出去就被炮火炸了回來,有一個人為躲炮跑得中暑倒在路邊後昏迷了幾天才醒過來,好在終於有人報信成功了,英軍俄軍這才發現是炸錯了。趕緊停吧!

這一輪炮戰,倒黴的美軍又有20多人死在炮火之下,這不僅是他們參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傷亡,也是美軍在整個1900年之戰中最大的一次傷亡,有苦說不出啊。

而黴運還沒有完,正當美軍和英軍俄軍互相拉著手慰問時,後面的炮火又響了!原來這是一直躲在後方磨磨蹭蹭的孟加拉兵,他們看戰鬥已經打得差不多了,本軍鐵定勝利,於是這才勇敢地發起沖鋒,他們一邊打炮一邊沖到大家旁邊,大聲喝:“清軍哪裏去了?”“早跑啦!”美國人沒有好氣地回答,孟加拉人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大喝一聲,又向前沖了好幾百米,這才停下來。

估計大家把他們撕了的心都有。

這就是楊村之戰中八國聯軍的“誤傷事件”。雖然楊村防線比北倉更加不堪一擊,這裏沒有北倉那樣堅固的工事,而從北倉潰退下來的清軍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士氣,宋慶大人又見到了他在6年前見過的那一幕:清軍不戰而逃。但是八國聯軍的內訌和內亂也是極不光彩的,這個事件在八國聯軍眾多行軍日志和回憶錄中都只有躲躲閃閃和語焉不詳的記錄,這和他們標榜的“來自歐洲的文明軍隊”相去甚遠,事實上卻是一支雜牌軍,不過通過此事件他們總算達成了一個共識:必須設立一個統一指揮的總司令,他們都在等待瓦德西的到來。

隨著楊村之戰的結束,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的戰鬥結束了,雖然在1900年我們熟知的一句話是“八國聯軍進北京”,但是,為了抵抗八國聯軍的進京,發生在天津及其周邊的戰鬥,才是1900年之戰的主要戰鬥,這裏才是主戰場。

戰鬥從6月17日羅榮光在炮台發起抵抗開始,持續時間近兩個月——特別是在天津陷落之前,清軍和協助的義和團民連續作戰一個月。八國聯軍總共傷亡約2000人,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一場創紀錄的持續時間最長、作戰最激烈、殲敵人數最多的戰役,甲午戰爭中任何一場戰役都無法與之相比。可以說,自從1840年以來,這也是十分罕見的。它顯示著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這個國度的人民每到危亡的關鍵時刻,總會有很多原本不聲不響的人站出來!

而當八國聯軍進駐楊村之時,有一個人朝自己舉起了槍。

裕祿的結局

在楊村,裕祿沒有跟隨宋慶和馬玉崑往北京方向逃跑,也沒有跟隨手下的士兵潰散,他住在路邊的一座破廟裏,身邊只有一個跟隨多年的仆人,他哪兒也不想去,哪兒也不能去了。

自古疆臣有守土之責,他是直隸總督,而前面就是通州,就是北京地界,他還能逃往哪裏?

慈禧早就發過上諭,如果洋兵進入北京,定唯裕祿、聶士成、羅榮光等是問!聶士成和羅榮光都已經死了,甚至都曾被他當過替罪羊,那麽在他沒有替罪羊之時,朝廷只怕只好拿他當替罪羊了。

是時候來為自己做出一個了斷了。

別了吧,大清,別了吧,朝廷,疆臣不再守疆,因為山河已碎,滿目瘡痍!

裕祿選擇了自殺。當時清軍的狀況十分混亂,關於裕祿自殺的情景並沒有更多的記載,《清史稿》中寥寥七個字——“在楊村兵敗自盡”。而我們能夠找到的野史《奴才小傳》的記載:裕祿拔出手槍,先對準自己的左胸開一槍,卻沒有打中心臟,倒在地上痛苦地滿地打滾,他想再補一槍,但是已經沒有力氣了,這名仆人背起他想逃命,但沒走多久,卻發現裕祿早已經斷氣,於是只好找來幾塊木板裹住裕祿的屍體,草草埋葬在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