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義和拳進京前的瘋狂(第7/8頁)

巡城禦史是巡城的,除了要發現京城內的不法分子,也要對京城地面上的治安和整潔負責,比如這裏的下水溝渠堵了,那裏的消防防火工作沒到位,另外一個地方又有流浪漢乞討影響市容,這些都需要得到及時處理,而禦史們是做不了這些事兒的,於是他們的辦公室“五城察院”下面還設有一個專門的辦事機構——五城兵馬司。巡城禦史對兵馬司有提調並且監督指導之權。相信大家已經發現了,五城兵馬司相當於我們今天一個熟悉的機構——城管。

也就是說,“五城”再加上其他機構,慈禧不僅派出從中央到北京的軍、警、紀檢監察,甚至還派出了城管。為了確保京城內外不亂,慈禧把所有的牌都打出來了,然而,一道道行政命令依然擋不住義和拳突進北京的步伐。5月29日,在拳民到達豐台並且燒掉豐台火車站之後,慈禧終於下了最後的決心——調兵圍剿。為了阻止拳民湧進北京,不惜在京畿重地造成大規模流血,將拳民一舉消滅在北京城墻之下!

29日至30日,慈禧連發兩道上諭:“著派出之統兵大員,及地方文武,迅即嚴拿首要,解散脅從,儻敢列仗抗拒應即相機剿辦,以昭炯戒!”“現在直隸及附近京城一帶到處人心浮動……如拳匪中實系滋擾地方,甘心為亂者,即當合力捕拿,嚴行懲辦,不得互相推諉,如再因循定惟崇禮(九門提督)等是問,決不寬貸!”

當然,慈禧也知道,雖然她一次次發布嚴旨,但只把眼睛盯著北京城內的這些軍隊是沒有用的,禁旅八旗說到底是受端王集團操縱,在京城內外“人心浮動”之際,即使能夠調動他們,他們會不會那麽堅決徹底地執行任務慈禧是可很懷疑的,慈禧能夠迅速調動的自然是武衛軍。

在5月29日這天,榮祿也迅速“銷假”上朝,不知道慈禧有沒有派個人去“探視”一下他的病情。一旦拳民進京,與端王那夥人將不再是裏應外合,而是親密結合,慈禧的權位無疑將受到嚴重威脅!榮祿說到底也是一條線的螞蚱,他沒有理由再躲下去了,也是被端王他們逼出山的。於是榮祿不僅迅速上朝,還連上七道奏折,堅決要求動用武力“剿匪”,在朝廷中營造剿匪的氛圍。

慈禧調動了榮祿的親兵隊——武衛軍中軍,由榮祿部將、武衛軍中軍提督孫萬林率領其中一部,迅速開拔前往“剿匪”。當然,只調動中軍是無法將拳民一舉消滅的,慈禧心目中還有一個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最佳人選,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抗日”名將——聶士成。

由於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色,戰後聶士成被授予直隸提督(直隸軍分區司令)之職,直隸提督對直隸淮軍、練軍和綠營也有統率之權,並且在級別上和直隸總督也是平級的(從一品)。只是提督是武職,而總督是文職,朝廷一向是“以文禦武”的(防止武將造反),所以聶士成和裕祿雖然級別相同,但他要受到裕祿的節制。

而後來榮祿組建武衛軍時,聶士成統領的那支跟他打過甲午戰爭的老淮軍部隊,被整編成為武衛軍前軍,聶士成也兼任了武衛軍前軍統領。慈禧看中的,正是這支前軍部隊。在慈禧的命令下,武衛軍前軍從天津蘆台駐地開拔,一部分推進到蘆保、津蘆線,保護和修復這兩條重要的鐵路,而另外一部分(馬隊步隊三營及炮兵一哨),則由聶士成親自率領,乘夜車前往豐台與中軍會合剿匪!

當然,還有另外一路大軍,這就是之前派出的直隸淮軍和練軍,仍然由裕祿率領前往會合。

三路大軍的士兵們個個荷槍實彈,向著指定地點推進,而拳民們自然要阻截大軍的到來,他們在大軍前軍的路上,設置路障,攻擊士兵,而最厲害的仍然是那一招——破壞鐵路,從天津出發的前軍前進受阻!

6月2日,經過緊急會商,榮祿、裕祿和聶士成決定改變原有方案,采用新的行軍路線:“一由東安(今廊坊)赴永固至涿州、自北而南,一由津(天津)取道文(文安)、霸(州)、雄(縣)一道至省(當時的直隸省城保定),自南而北;聯合已紮淶(水)、定(州)之營,三路兜截!”(裕祿:《復總署電》)

這是一個很厲害的方案,它繞開了鐵路,分三路進剿,先截斷豐台義和拳的後路,然後再將他們一舉殲滅。這也是慈禧第一次調動武衛軍剿匪,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雖然此時拳民逼近北京,但洋人的軍艦也已開到大沽口外海,進行軍演示威(後詳),慈禧把聶士成前軍調來“剿匪”,不惜連國防力量也用上了!

多年來,從最初選秀入宮的懵懂少女,到後來把跟自己爭寵的女人鬥得死的死、殘的殘,再到後來戰勝眾多覬覦皇權的對手實行垂簾聽政和臨朝訓政,不斷經歷殘酷的權鬥已經使得慈禧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權謀高手。無論局勢多危急,情況多復雜,慈禧始終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個原則就是——要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