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慈禧的布局:榮祿崛起(第3/7頁)

慈禧的“臨朝訓政”是得到端王集團力挺的,而在拉攏端王集團成為政治盟友的同時,慈禧已經在培養自己的嫡系了!

榮祿組建武衛軍

重新編練一支新軍的代價是很大的(時間、銀子),最好的辦法是將現有的可能掌控到手中的軍隊進行整編擴編,使它們全部歸於自己麾下。既然八旗軍基本上被端王集團掌控,那麽榮祿能夠打開缺口的,自然就是漢軍了。

漢軍,首先是淮軍殘部。甲午戰爭後淮軍殘部主要有兩支——宋慶軍和聶士成軍。宋慶仍然帶隊留在東北,聶士成由於表現出色,取代了在戰場上逃跑的葉志超,被補授為直隸軍分區司令(直隸提督)。而榮祿又做過直隸總督,雖然他們級別是相同的(都是從一品),但提督是武職,總督是文職,朝廷以文禦武,提督要受到總督的節制,榮祿相當於做過聶士成的領導。

而宋慶和聶士成都是李鴻章系統的,李鴻章是慈禧這條線上的,現在慈禧通過榮祿來讓他們繼續忠誠於她自己,沒有問題。

除了聶士成,榮祿任直隸總督時還節制過另外兩位軍方將領,他們就是董福祥和袁世凱,袁世凱大人我們比較熟悉,先來介紹一下董福祥。

董福祥是甘肅固原人(今屬寧夏),原來靠在西北販驢為生,後加入了西北地區一支很有特色的武裝——回民反清隊伍。後來被左宗棠的部將劉松山招安,在劉松山的賞識下,董福祥繼續招募西北地區的回民,招安收編西北馬賊,組成一支作戰勇猛的隊伍——甘軍。然後再掉轉槍口幫助朝廷去“圍剿”回民反清隊伍,董福祥對付自己曾經的“匪友”十分兇殘,“紅頂子是要用血染紅的”,就是這位老兄的名言。

甲午戰爭時期,甘軍也曾奉命開赴京畿地區,當時是作為預備隊準備上前線打仗的,雖然後來仗沒打成又重回甘肅,但這次短暫的京畿之行卻帶給了董福祥極大的轉變。

這應該是西北漢子董福祥第一次來到京畿。來到北京,董福祥也學著別人去“拜會”高官,但他太不懂官場規矩,兩手空空地去登門拜訪,滿懷期望地去匯報軍務,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董福祥後來說:“我從前以為京師貴人(那些親貴王公)不啻天上神仙,今乃得知不過是想得我們外官幾文錢罷了!”(引自台灣學者劉鳳翰的《榮祿與武衛軍》,劉鳳翰是前鳳凰衛視主持人劉海若的父親)

原來在國難當頭之際,這些滿族親貴、王公大臣對如何與日本作戰,如何支持前方戰事沒什麽興趣,對辛辛苦苦前來馳援的董福祥卻在公開“招賄”。

董福祥深受刺激,從此以後他有點肆無忌憚的意思,越來越跋扈,也越來越“獨樹一幟”,除了給自己原來只有馬刀的士兵裝備洋槍外,董福祥在軍中禁用一切帶“洋”的東西,提起洋人就咬牙切齒。1897年,當時朝野上下充滿了變法氛圍,連平時不知洋務為何物的大臣都在暢談如何學習西方,董福祥卻在覲見時語驚四座地說:“臣無他能,唯能殺外人(洋人)耳!”要知道連八旗將領都沒敢這麽說啊,董福祥和甘軍的“排外”竟然比八旗還厲害!

董福祥說到做到,後來甘軍再次奉慈禧之命進駐北京南苑,這裏也是蘆保鐵路(蘆溝橋至保定的鐵路,蘆溝橋後改名盧溝橋)的周邊地帶,不少洋人鐵路工程師也時常出現在這裏。甘軍士兵就經常跟這些洋人打架,而董福祥竟然率軍圍攻過蘆溝橋的洋人鐵路工程師宿舍!在朝廷大部分軍隊見洋人就軟的情況下,這真是另類。

從事實上說,甘軍中有不少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士兵,他們對到處傳播基督教的洋人是比較討厭的。但董福祥和甘軍的“極端排外”其實並不只是信仰問題,而是“另有深意”。

除了極端排外,甘軍仍然保留著當年頭腦簡單、軍紀極差、經常擾民的作風,從作風上說,竟然和受招安之前的“匪軍”時代沒有多少區別。對此,朝廷裏的言官禦史經常痛心疾首地抨擊,而董福祥卻並不怎麽在乎,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繼續放縱士兵。但有一件事情他是從來不會忘記去做的——買太後的賬。

董福祥就是一直極力在打造這樣一支甘軍:這是一支很有缺點的軍隊,一支連洋人都敢惹的軍隊,他們誰都不怕,也誰都不在乎,但只服一個人——慈禧,堅決做到慈禧指哪打哪,絕對純潔、絕對忠誠、絕對可靠。再加上董福祥自己也是以天不怕地不怕但忠於慈禧的軍方老粗人物出現的。所謂不走尋常路,董福祥甘軍!

董福祥知道,他這一招應該是很合慈禧心思的。果然,慈禧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將領,喜歡的就是這樣的軍隊。頭腦簡單?沒有關系。對老百姓不好?沒有關系。思想頑固?也沒有關系。對於慈禧來說,一個軍方人物除了不忠於她,什麽都可以不是缺點;而如果忠於她,什麽都是優點。如果董福祥和他的甘軍完美無缺,她反而不能放心了!